您的位置:首页 > 

郑州人社“十二五”成就回顾—派出机构和县(市、区)—人社工作

2016-04-27 11:23:43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航空港区:挂牌成立“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引智工作机制,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引才引智渠道。围绕实验区主导产业,聘请产业顾问建立智囊机构,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等培养开发模式。编制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规划,倾力培育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为各类人才投身科技创业主战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在人才服务制度、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人才住房管理等方面实施创新、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强化工作措施,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自2011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开展以来,共涉及五个办事处、137个村民组,累计参保人数3.3万人次,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1.7亿元。持续抓好各项就业帮扶政策的兑现落实,使群众得实惠。强化培训职能,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十二五”期间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创业培训1500余人。为区内重点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十二五”期间,共为富士康等企业招募合格员工60000余人。依法行政、维护权益,劳动关系和谐平稳发展。

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全区城乡新增就业岗位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无零就业家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协助辖区内企业申报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申报成功75个项目,累计获得扶持资金660万元左右。4人成功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2名,4 人入选河南省“百人计划”。先后引进近300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有100多人直接从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兴办了80多家留学生企业。共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15家,占全市的近一半,占全省的12%。办理企业招聘登记1282家,收集各种用工信息岗位54000余个;接待求职人员41000余人,达成就业意愿30000余人。举办现场招聘会127场,平均每场组织40余家企业参会,平均每场接待求职人员200余人。针对辖区就业创业群众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7万人。完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初步实体化建设工作,共接待劳动信访8000余人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900余起,法定时效内结案率为95%,为广大劳动者追回各类损失近3000万元。受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1518起,其中企业职工投诉619起,建筑领域农民工投诉899起,共涉及人数26328人,涉案金额共计38674万元,案件处理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95%。

郑东新区:组织招聘会、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居民就业、创业。与河南大学国际学院签订留创园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留学生创业园。累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40多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7.2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达5.6万人。做好规范机构编制、人员招聘、等工作,继续做好代管区域移交后续各项工作,对309名基层站所移交人员的身份、待遇等进行明确。做好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郑州市好公文创作大赛,5人进入决赛,1人被评为业务标兵、3人被评为业务能手。人事管理等其它工作进展顺利,办理调动、调资、岗设、绩效工资核发、各类保险、退休、抚恤金审批、遗属审批及复核等各类手续16217人;组织工人技术、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初审2110人,继续教育培训2132人。进一步完善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登记备案制度,共有1980家企业进行了备案;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日常监管工作。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农村转移培训4100人,创业培训1800多人,高技能人才培训1300人。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单位6家,在站博士后5人。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3人入选河南省“百人计划”, “千人计划”创业企业的税收位列创业园引进企业前十强。成功申报国家级引智项目8个,省、市级引智项目立项32个,获得国家省市扶持资金86万元。印发劳动保障宣传资料1986余份,检查用工单位1890家,涉及劳动者1.3829万人,监督用人单位为30059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30059余份。追发劳动者工资 975.2万元,涉及 1879名劳动者,其中追发农民工工资 660.95万元。劳动争议受理及案件处理结案达100%。事业人员设岗1541个,岗位变动1023人次,转岗11人。严格事业人员聘用手续,新签、续签人事聘用合同1541份。组织和参加公务员各类培训30余场,累计320余人次。外派、挂职交流干部16人次。接收安置团职干部22名,营以下军转干部11名,安置随军家属1名。

中牟县:实现新增就业1605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716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55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27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动就业各项业务数据录入及时准确,录入率达100%,审核小额担保贷款1739笔,申报贷款金额13925万元。追讨拖欠、克扣职工工资4158.215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62件,调解率达76%,结案率100%。错案发生率、一裁终局案件撤销率、集体争议引发群体性事件均为零。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7人。发放社会保障卡10万张,共办理职工和个体自由职业者参保续保99万余人。

登封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5万人,“4050”人员就业难题有效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养老保险参保45.4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71万人。连续5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月增资达979.68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由65%提高到7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重症慢性病病种由15个增加到21个;生育保险医疗费报销最高限额由3000提高到5000。发放社会保障卡33.57万张。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6802人,培训高技能人才3458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18084人,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4000余人,发放创业贷款4.5亿元。仲裁调解各类人事劳动争议案件2110件,案件处理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依法查处劳动违法案件1034起,为24720名农民工要回工资14215万元。

新密市:“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59622人次,失业人员就业14753人次,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271人次,安置公益性岗位1236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532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12亿元;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增长,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0%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技能培训71280人次,开展再就业培训8115人,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3744人。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2012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先进单位”。评价各级各类职称3061人,高、中、初结构比例基本控制在1:3:6,共推荐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职教专家1人。审核备案工资集体协商审查意见书197份,涉及各类行业门店16288家,覆盖职工16.4万余人,劳动合同备案100000余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在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组建率为100%,实现了基层调解组织全覆盖。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接待职工来访4657人次,其中集体来访95批2381人次,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832起,涉及职工1396人,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870余万元,促进了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共接待群众投诉举报266件,接待群众来访来电2665人次,受理281起,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100%,为劳动者追回工资1296.6万元,涉及劳动者4036人。

新郑市:建立乡镇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6个,社区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8个,建立空岗对接的企业有948家,共向全市发布企业空岗信息30391条,提供就业岗位89622个。召开各类招聘会68次,达成用工意向23498人。安置公益性岗位1620个,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41760个。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755万元。开展各类就业培训85366人,高技能人才培养292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4385人。全市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4.3万人,实现了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制度全覆盖。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人均月养老金达到206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38元,高龄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发放社会保障卡35.8万张。接受来电来人政策咨询1200人次,接受日常举报投诉270件,立案解决266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涉及人数2900人,涉案金额580万元;协调解决信访、群访事件630起,涉及农民工24100人,涉案金额近8000万元;接办民生110转办案件138起,受理解决138起,涉及人数377人,金额90万元;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已建立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7个,三级网格75个,录入用人单位信息300余家。

荥阳市:累计实现城镇居民就业再就业2989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222人,开展再就业培训5276人,创业培训195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45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5321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1%以内。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累计达到49600人、45000人、105000人、33200人、2201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5%。离退休人员退休金由2010年末的1088元增长到目前的1671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上限由2011年的21.6万元和1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6万元和17万元,工伤保险待遇达到1215元/月,失业保险待遇达到1120元/月。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共涉及7个乡镇22个行政村43个村民组。发放社会保障卡18万张。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各类培训1.7万余人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200余人。积极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累计完成审核备案工资集体协议967份,涵盖企业1.3万家,覆盖职工10万余人。部门联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和打击非法职业介绍、非法用工等专项行动,“十二五”期间累计挽回劳动者经济损失1671万余元。建立人社、工会、工信委三方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2011年以来仲裁立案1784件,法定结案率100%。

中原区:“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举办大型招聘会近20场。完成再就业培训2.5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160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3819人,SYB创业培训1860人。完成215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完成全区7000多名在职人员每年的工资晋级晋档调薪工作;累计组织中原区600多名公务员参加郑州市公务员网络培训学院学习。投入资金近10万元,建立了全市区级第一家标准化劳动争议仲裁庭;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案3556件,结案3329件;日常巡视立案3239件,结案3162件,法定时效结案率为100%。为2033名劳动者追回被克扣、拖欠的工资2500万余元,追回违规收取的风险押金2万余元;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6150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5%以上。

金水区:累计新增就业12883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42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始终保持为零。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分别累计2321人次、28610人次、18811人次、4620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7633万元,其中企业贷款102800万元,个人贷款4833万元。举办首届“创赢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200所大专院校大学生组成的908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参赛。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9526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47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7069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6999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6624人。累计检查用人单位5961户次,涉及劳动者人数12.8647万人;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3000余人次;督促773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涉及劳动者4950人。累计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515件,已结案1478件,结案率97%,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工程款共计21755.0232万元,涉及劳动者13358人。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055件,作出工伤认定1009件;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067件,已结案2400件,法定期限结案率达100%。

管城区: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等专场岗位对接活动60次,提供就业岗位5.2万余个,提供创业项目百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为3.9万人。检查用人单位7916户,审查用人单位规章数3082件,为3.5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5557人追讨工资1900万余元。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09件,涉及职工2000余人,结案率达99.96%。招录机关事业人员790人。举办公务员素能提升轮训班6期、累计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

二七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4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1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亿元以上,建成创业孵化园2个。加强劳动维权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体系,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建立仲裁院;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和表现出一定倾向性的劳动维权问题专项检查列入年度日常检查任务,定期检查整治,实现由事后整治到事前预防的转变。招聘中小学教师538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4人。对全区200多家事业单位9000多个岗位进行了核准认定,严格落实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度,建立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库,进一步规范全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举办干部培训班59期,培训学员7987人。

上街区: “十二五”期间,共举办大型用工招聘活动15次,大中专毕业生、民营企业招聘等专场招聘137场,发布空岗信息3.2万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41万人。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127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册),接受群众就业创业等政策咨询1.7万次,办理就失业登记0.4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7亿元,扶持创业0.14万人,带动就业0.5万人。先后援助“4050”及就业困难对象就业0.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35万人。全区零就业家庭保持为“零”。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性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517期,参加培训人员1.75万人次。巡查各类用人单位2695次,接待咨询和举报投诉2802次,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8起,为1.15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近1.16亿元,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85起,为企业和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590余万元,接待各类信访案件92起,涉及1378人,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惠济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28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13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751万元。建成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2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285名。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认定、转岗竞聘等工作,2011年底全区应参加设置的150家事业单位全部参加了岗位设置。建成农民工维权工作站19处,处理投诉举报案件400余件,追发劳动者工资500余万元,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3000余万元。处理劳动争议案件570余起,结案570余起,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其中调解处理案件360件,调解率达63%,涉案金额3000万多元。

 

[作者: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