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百城之变”——从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洛阳观摩看河南城市高质量发展

2019-04-10 11:01:00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字号  

  洛阳的照片,在张颖波等观摩团成员的手机上“刷屏”了。

  1月3日至4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洛阳召开,期间对市区和宜阳、新安、孟津三县进行了实地观摩。这也是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第六次推进会、第五次现场观摩。与会人员中,不少人和来自周口的张颖波一样参加了历次观摩,吊高了“胃口”、练就了“火眼”。

  接下来的一天半观摩中,洛阳展现出的大气磅礴的城市品位、山环水润的城市生态、古今辉映的城市特质、创新精细的城市管理,让大家看到了新标杆,受到了新启迪,找到了新动能。

  “取经”,观摩团成员们的手机拍了一路

  “水”与“绿”,是生态建设的必答题。洛阳因水而名,观摩团车行城中、漫步河畔,与穿城而过的伊洛瀍涧四条河流一一“相遇”,领略到的是水秀、岸美,在新建的伊水游园,还“邂逅”了成群的水鸭。

  讲解员介绍,近年来,洛阳着力改善水生态、大手笔推进“四河同治”,同时响亮地提出了“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让市民处处可见清亮的水、满眼的绿,也让城市在北方的冬季仍然富有生机活力。

  “治”与“建”,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省里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堵、污、脏、差等突出短板,提出了“四治”目标,但具体怎么治才更科学有效?

  洛阳的做法让大家看到了新思路。“我们摸索出了‘七策治堵’‘四化治脏’‘三力治污’‘三字治差’,同时结合洛阳实际,推进‘四抓治违’。”当地有关负责人说,每一项“治”都有细则、有标准,追求精细化、可操作。

  以治堵为例,“七策”中有完善路网、专项整治、增加停车位、提高公交分担率、倡导文明出行等。再以治脏为例,“四化”包括小区管理物业化、街面管理网格化、市场管理规范化、路面清扫机械化。为确保“四化”有效推进,洛阳市新建了日处理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219个老旧小区和137条背街小巷“洗脸擦面”,742座免费公厕满足群众应急之需。

  “古”与“今”,是老城市发展必须统筹做好的两篇文章。千年古都“诗和远方”的魅力自不必说,修旧如旧、坚持“微拆迁微改造”的市区民主街、洛邑古城、新安卫坡古村落,让大家触摸到了老洛阳“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墙老院老房子”的历史记忆;地下综合管廊、市民之家、大数据产业园,又让大家聆听到了新时代新洛阳的发展足音。星罗棋布于游园、商场、街头的城市书房,成为洛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为传承城市文脉、提升文化品质氤氲了“满城书香”。

  而这些交通整治、城市书房、公共服务……都有“规划先行”,公示在洛阳市规划展示馆。这个规划馆里,洛阳气势宏伟的“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三大板块”空间发展格局,以及“落细落小”的环卫设施、养老设施等子规划清晰罗列,成为这座城市精心描绘高质量发展“工笔画”的有力注脚。

  “思路清、标准高、措施实。”一位参加观摩的省领导的点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虽然寒风冻手,天上还飘了雪花,观摩团成员们愣是一路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展板上的新举措、规划馆里的新理念、观摩现场的新创意,都留在了大家的手机里、脑海中。

   一环紧扣一环推,一步一个脚印抓,一年接着一年干

  洛阳的变化,是河南深化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要求的重要举措、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召开六次会议部署推动。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18个省辖市的市县区长们“组团”,连续五次到先进市县现场观摩,学经验、比差距、明思路、鼓干劲。

  从强调规划引领,到提出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从统筹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深化提升城市“四个品质”、突出抓好城市“四治”,通过一环紧扣一环地推、一步一个脚印地抓、一年接着一年地干,河南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两年多来的成效,从一组数据中可窥一斑:

  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新建改造道路282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2878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25.2万套,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123处,累计实施项目10310个、完成投资8853亿元,新增全国文明城市6个、22个市县入选全国提名城市……

  数据背后,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真金白银的提质改变。

  第三次推进会,观摩团走进汝州,专门有一项行程是“看公厕”。公厕虽小,长期以来却是城市发展的短板,关乎城市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建设理念、治理水平。

  两年多来,全省各地新建改造城市公厕5100座,从公厕看“提质”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群众“如厕难”问题大为改观。

  这次观摩,小游园、小书房、小市场成为重要内容。能不能三五百米“进园”,附近有没有歇脚休憩的读书之所、安心舒心买菜的菜市场,牵系着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就像省长陈润儿带队观摩时所点评的:“小游园有大民生,小书房有大幸福。”

  4日的洛阳刚下过雪,兴洛湖公园的城市书房“河洛书苑”里温暖如春,三三两两的市民安静地阅读着。书房管理员说,天气暖和时,外面的亲水平台上都坐满了看书的人。

  而洛阳百姓爱去的伊水游园、伊河湿地,一年前还是一片污水坑、垃圾场、乱石堆、砂石场。永城市的日月湖公园,以前是采煤沉陷区。近两年,各地新增了一大批的公园、游园、绿地、湿地,不少像伊水游园、日月湖一样,从污水坑、垃圾场“华丽变身”,成为让市民心怡的休闲之所。

  城市之变,理念之变,作风之变

  华丽转身、提质发展的城市之变,背后是理念之变、作风之变。

  2017年陈润儿带队到一个广场观摩时,曾指出这里前期规划的“败笔”:临广场的建筑太高,让城市天际线少了层次感。

  那时,围听点评的市县长们,有的对天际线的概念还有点懵懂,对“市县长们要有城市思维”的认识不深。

  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一转型发展的引领工程、民生改善的保障工程、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日益深入人心、凝聚人心,成为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自觉行动,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干,在实践中锤炼了作风、深化了认识,成了“行家里手”。

  如今观摩团每到一地,由当地党政一把手介绍、接受提问成了惯例。因为真的抓了、干了,他们大多对答如流,说得有板有眼。

  理念变了、作风变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难题也有了解决的创新之举。

  老城改造关乎公平共享,又是棘手的难题。为解决“地从哪里来”,新郑市去年一举疏解腾退了15个企事业单位,腾退出的土地一分都不搞出让开发,全部用于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留白、增绿、治堵、改靓、补缺”的方法,着力补齐老城区如厕、出行、健身、休闲难的缺口。

  许昌市对老庭院、老厂院、老市场、老街道进行改造提升,一院、一企、一场、一街一策,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解决“钱从哪里来”。

  面对老大难交通治堵问题,洛阳市提出了“修路前先修保通路”“把麻烦想在前面”,尽量减少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拥堵扰民问题。

  2017年建成的新安县枕头山公园,修了11个出入大门、32个小区入口,确保公园沿线4万居民在500米内就能进园,成为市民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一些地方随着城市环境的变美,还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慕名落户,拉动了投资、促进了开放、加快了转型。

  民生工程能否成为民心工程,百姓的口碑最有说服力。开封鼓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拆迁户中没有一户“钉子户”,以“笑着走”给予实际支持。汝州市中大街改造,居民主动送西瓜、送绿豆水给施工队,期盼早日竣工。

  孟津群众则以接地气的顺口溜,述说百城建设提质带来的喜人变化:过去“垃圾靠刮风、污水靠天蒸,回家现代化、出门脏乱差”;如今“垃圾有人拉、污水有了家,出门是公园、回家笑哈哈”。

  随着两年多的持续深化、探索总结,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从“试点先行”转向全面推进,此次推进会上,对下一步着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四个高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且长。但只要有“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决心和韧劲,“百城之变”就会越变越美,承载着百姓美好向往的城市,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创业之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家。(记者屈芳)

编辑:zynews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