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4、【地震】(earthquake)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的地面震动现象。由地球内部构造变动激发出的地震波造成。发出地震波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源深度小于70km时称为浅源地震;大于300km时称为深源地震;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中源地震。每年全球记录的地震达几百万次。绝大多数地震人感觉不到,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其中破坏性地震仅数十次。地震波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情况的信息。人工激发的地震波还可用来寻找石油、煤、金属矿和地下水等资源。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又是最早发明地震仪并用以观测地震的国家。按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的不同,中国的地震大致可分为三类地区:(1)强烈地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和云南等省区。这些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显著。(2)中等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关中地区、辽南、京津、皖中和吉林延边等地区。这些地区强震可达7级以上,但频度较低,地震分布也不如强烈地区密集。(3)微弱地区。除上述地区外的其他地区。这些地区最大地震不超过6级,强震间隔时间均在百年以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活动断层密切相关。中国有记录的8级以上的地震均发生在延伸长度达数百千米以上活动强烈的大断裂带或断陷盆地内;7~7.9级的地震也均发生在延伸1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上。
相关内容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 作者: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