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石】(feldspar)结晶呈单斜或三斜晶系的钾、钠、钙和钡的无水架状结构的一族铝硅酸盐矿物的统称。包括钾长石、斜长石和钡长石等。在长石成分中类质同像置换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钾长石[K(AlSi3O8)]为三个同质多像变体,是透长石(900℃以上高温的稳定变体)、微斜长石(低温变体)和正长石(低温下不稳定变体,会向微斜长石转变)的统称。斜长石是由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两种矿物组分构成的连续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统称。按二者含量比例的不同可分为:钠长石(钠长石分子占90%以上,钙长石分子占10%以下)、奥长石(钠长石分子占70%~90%,钙长石分子占10%~30%)、中长石(钠长石分子占70%~50%,钙长石分子占30%~50%)、拉长石(钠长石分子占50%~30%,钙长石分子占50%~70%)、培长石(钠长石分子占30%~10%,钙长石分子占10%~30%)和钙长石(钠长石分子占10%~0.9%,钙长石分子占90%~100%)。其中,又按二氧化硅(SiO2)含量,把钠长石、奥长石统称为酸性斜长石。中长石称为中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和钙长石统称为基性斜长石。它们分别存在于酸性、中性和基性火成岩中。钠长石还能与钾长石一起共生构成碱性长石,出现在碱性火成岩中。长石是自然界最重要的造岩矿物。广泛出现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特别是在火成岩中,长石几乎是所有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因而对岩石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富含钾或钠的长石,可以用作陶瓷和玻璃工业的原料。
相关内容
长石形态特征
长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四面体,它由4个氧原子围绕一个硅原子或铝原子而构成。每一个这样的四面体都和另一个四面体共用一个氧原子,形成一种三维的骨架。大半径的碱或碱土金属阳离子位于骨架内大的空隙中,配位数为8(在单斜晶系长石中)或9(在三斜晶系长石中)。长石晶体多数呈板状或沿某一结晶轴延伸的板柱状。双晶现象十分普遍,双晶律多达20多种。常见的有钠长石律、曼尼巴律、巴温诺律、卡斯巴律、肖钠长石律双晶。它们分别存在于三斜晶体或单斜与三斜晶体中。长石常见乳白色,但常因含有杂质而被染成黄、褐、浅红、深灰等色,有的还可具有美丽的变彩或晕色。有两组完全解理,其夹角90°(单斜晶系)或近于90°(87°)(三斜晶系)。比重2.56~2.76之间,随成分中An含量增高而增高,随Or的增多而减少。莫氏硬度为6~6.5。富含钾或钠的长石主要用于陶瓷工业、玻璃工业及搪瓷工业;含有铷和铯等稀有元素的长石可作为提取这些元素的矿物原料;色泽美丽的长石可作为装饰石料和次等宝石。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