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快 讯|论 坛|热 点|视 频|娱 乐|社 会|图 片|郑 州|河 南|中 国|国 际
中原网 > 郑州两会 > 两会聚焦

2011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中原网 日期:2011-02-1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11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建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团结拼搏,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00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643亿元,增长23.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6.8亿元,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1009亿元,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7亿元,增长2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亿元,增长19%。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总额达到33.1亿美元,增长6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7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25元,增长13.6%。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开工转型升级项目86个,竣工98个,完成投资457.5亿元。富士康、宇通、海马、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中国龙工、格力电器、旭飞光电、保绿能源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扶优扶强成效明显,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郑煤、宇通、中烟等3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200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化商贸城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及城区商业网点控规和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功能区控规编制进展顺利,新加坡国际物流园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层面战略合作项目,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38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实现投资78.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7.4%。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24家;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模达到61.8万亿元,增长223.4%;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加快,郑州银行成立多家县域支行;郑煤机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台湾产品月、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100余场展会,展会面积达到132万平方米。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10亿元,增长16.4%。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8年实现增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编制实施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及蔬菜、花卉、水产等专项规划。新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增4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新增4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6万亩。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企业服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400亿元,增长1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园区一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出口加工区B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三大平台。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以国内外500强企业为重点,瞄准央企和港澳台大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增长17%;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21亿元,增长18.4%。成功引进富士康项目,实现了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在洽谈、签约、厂房建设以及综合保税区申建等方面创造了“郑州速度”。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实现集聚发展。科学编制并实施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在基础设施、融资担保、财政激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产业集聚区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已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38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72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075.7亿元,增长31.2%。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集聚区达到18个。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积极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特色商业街建设等工作推进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1558.7万平方米,增长29.8%。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大力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实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145项,郑煤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14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专利授权量增长49.2%,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称号。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煤炭企业133家,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396家。十七里河、熊儿河、金水河等主要河道实现截污排放,投资14.4亿元的生态水系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河岸绿化工作全面展开。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新造林19万亩,建成12个林业生态乡镇、100个林业生态村。郑州绿博园建成开园。中心城区新增绿地635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三)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郑州新区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郑州新区规划建设快速推进。郑汴新区总体规划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综合交通、城镇体系、产业发展等30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推进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在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征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快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个组团基础支撑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力推进“畅通郑州”工程,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除东明路站外的所有站点全部开工,2号线开工建设。科学大道—西三环立交、东风路—文化路下穿隧道、中州大道北段综合整治、解放路立交等工程相继竣工通车。京沙快速通道全线开工,部分路段投入使用。客运北站开工建设,客运南站建成投入使用。列入计划的20条断头路全部打通,又开工26条。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33项,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106条。新购公交车661辆,公交线路达到225条。王新庄、五龙口、马头岗等污水处理厂实现不间断达标运行。新建垃圾中转站26座、改造28座,敷设供水管道47公里,新建、改建市区燃气管网121.6公里,新建供热管网35公里。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开展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垃圾运输车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郑西客专投入运营,石武客专、郑民高速、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等工程顺利推进,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桥和花园口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主线建成通车。郑州机场建设步伐加快,旅客吞吐量突破87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8.58万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78公里,解决了农村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9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和1992户7295人的扶贫搬迁任务,1.3万人实现脱贫。完成127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建成500个农村文化大院、299个农家书屋。

  (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协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好的“十大实事”,件件得到落实,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业工作扎实推进。落实扶持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亿元。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参合率达到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48元,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15元、10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新开工166万平方米,竣工11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5.4万平方米,竣工5.7万平方米。加强物价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发放物价补贴,保障了低收入群体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制定实施教育、人才改革发展规划。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全部开工,顺利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郑州户籍中职生免费教育。郑州师专升格为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幼师新校区开工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建27个片医负责制单位,全市588个片医小组服务居民达280万人。郑州图书馆新馆(市民文化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建、改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了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成绩,我市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共获得7枚金牌。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进平安郑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四严一创”活动,命案破案率达97.1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我市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五)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提升。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年办复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06件。坚持依法治市,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提请通过地方性法规2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积极做好“双拥”工作。驻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文物、地质、气象、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高标准完成省下达的南水北调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任务。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四川江油四镇灾后援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