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象台】(observatory)又称山岳台、司天台、观星台。是中国古代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天文、星象、气象和地震的高台式建筑物。按其任务的不同,现已分别采用天文台、气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名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是建在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的登封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为世界重要的天文遗迹之一。主要用于测日影定季节。观星台身似覆斗,高9.46m,连小室(明代增建)共12.62m。台顶呈方形,每边约8m,底边16m。观星台分为两部分:由回旋踏道簇拥的台身;由台身北壁凹槽向北平铺的石圭。北壁下面有两个对称的踏道口,可盘旋登临台顶。台北壁正中的凹槽直壁是测影“高表”的遗迹。直壁上方相对两小室窗口下沿置横樑,由此到石圭的高度为9.7484m,即为高表的高度。石圭、横樑和直壁一起组成观测日影的仪器。横樑影子投在石圭上,石圭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表影的长度,进而进行历法的推算。登封观星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内容
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残留至今的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墓底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