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1、【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有两种情况:(1)由于芽得不到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氧气等,致使种子不能萌发。若能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种子就能很快萌发。这种处于被迫情况下的种子休眠,称为“强迫休眠”或“浅休眠”。如杨、榆、桑、栎、油松、落叶松等种子。(2)种子成熟后,即使有了适宜发芽的条件,也不能萌发或发芽很少,这种情况称为“生理休眠”或“深休眠”。如红松、白皮松、杜松、椴树、水曲柳等种子。种子成熟后便进入休眠状态,这是种子适应不良环境的自我保护措施。通常所说的种子休眠,实际上是指生理休眠。根据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可把林木种子生理休眠分为外源休眠类型、内源休眠类型和综合休眠类型。
相关内容
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胚的影响 银杏、人参等的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料,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能发芽。另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种子胚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必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以后才能萌发。
种皮的影响 主要是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影响。有的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导致吸水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有的种皮虽可透水,但气体不易通过或透性甚低,因而阻碍了种子内的有氧代谢,使胚得不到营养而不能萌发(如椴树)。有些“硬实”种子则是由于坚厚种皮的机械阻力,使胚芽不能穿过而阻止萌发(如苜蓿、三叶草)。
抑制物质的影响 有些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种子或果实内含有萌发抑制剂,其化学成分因植物而异,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这些抑制剂存在于果汁中的如西瓜、番茄;存在于胚乳中的如鸢尾;存在于颖壳中的如小麦和野燕麦;存在于种皮的如桃树和蔷薇。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分解、转化、消除。
( 作者: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