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快 讯|论 坛|热 点|视 频|娱 乐|社 会|图 片|郑 州|河 南|中 国|国 际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记中共一大

来源: 日期:2011-05-12

4月23日,游客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从石库门走到“新天地”

今天,当人们走进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国家一级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庄严地安放在展厅正中央的密封柜内。一大会址馆藏李大钊个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环绕《共产党宣言》四周,逐一陈列。

在会议原址的厅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绘茶具及电灯等均以原貌陈列,精细到当年使用过的烟缸、火柴盒架及电灯开关,也不例外。

“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实物见证,虽然建筑不会言语,但它默默注视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倪兴祥说。

今天,与一大会址仅“一墙之隔”的时尚休闲景点“新天地”,开业已近10年,并逐步成为上海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

倪兴祥说,10年前,有西方记者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不是在中共诞生地“搞资本主义”。10年后,这样的质疑不攻自破,逐步消解。

他分析道,中国人当然有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在“新天地”这样的休闲娱乐场所,“吃西餐、买西装、看大片”是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多样的一种表现,这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党之初追求国富民强、关心民生幸福的理想,并不对立。

“今天,当你在一大会址周围散步,老年人觉得怀旧,青年人追逐时尚,外国人称呼她‘很中国’,中国人则认为她‘挺洋派’。”倪兴祥说,“也是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和谐。”

编辑: 徐珂

(伟大历程):铁流奔涌聚工农——记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恤孤路上,一个小型广场掩映在红砖墙的古建筑群中,安静肃穆。广场中间大理石墙上“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大字简约庄重,诉说着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88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房子,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遗憾的是,会址在抗战期间被日机炸毁。如今,人们只能走进广场旁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里…[详情]

(红旗飘飘):党旗见证铮铮誓言——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

这是一面面挺立飘扬的旗帜——废墟旁,瓦砾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奋勇抗争,不屈不挠,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拯救生命、恢复重建的壮举;这是一股股强大无比的力量——崭新的城池,漂亮的村庄,在三年灾后重建中,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灾区群众,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工厂、学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