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媒体记者在华强集团采访
■ 郑州日报记者 张乔普/文 中原网记者 任芳/图
一个倾斜的水晶立方体,中间被挖出一个小圆洞,就是个红酒瓶托;一个玻璃吹成的笑口盆,竟然是一个果盘;水滴形状的怀表、树皮样的手机外壳……在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一个个别具一格、出人意料的设计,让每一个参观者连连惊叹。
这里是国内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2010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高新产业基地。
而在四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口拥挤的都市村庄,是一片狼藉的旧厂房。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是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浪潮的先锋城市之一。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总量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和300亿元大关。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37亿元,占全市GDP的6.7%,成为深圳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文化与科技联姻的深圳模式
“文化+科技是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模式。”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文化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陈锐锋介绍说,“深圳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涌现出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
漫步“海螺湾”,当你伸手触碰漂亮的贝壳,它会轻轻还你一个飞吻;你阻挡了螃蟹的道路,它会毫不客气地挥舞起双钳……随着场景的变化,影片里的风暴、雷电、撞击、喷洒水雾,真实地发生在记者的身边。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环幕4D电影,让参观者跟着小丑鱼在大海里畅游了一番。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将现代高新科技和文化产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新道路,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其出品的“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打入了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
深圳华强与郑州的缘分也不浅。沿郑开大道东行,与绿博园一墙之隔的围墙内吊塔林立、机器轰鸣——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明年“五一”小长假,深圳华强旗下的方特乐园、咱中国人自己的“迪士尼”将耸立在郑州新区核心区,郑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一流好玩的项目。
在深圳,像华强这样,将文化和科技成功联姻的企业不在少数:腾讯公司在互联网信息和网络游戏等业务上推陈出新,成果显著,公司市值已进入全球互联网行业前三, 2010年全年收入为196亿元;A8音乐专注于数字原创音乐,已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在国内无线音乐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华视传媒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建立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以腾讯、迅雷、A8音乐、华视传媒、中青宝、环球数码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在2010年平均增长速度48%,呈现强劲攀升态势。”陈锐锋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继续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特色,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融合互联网、现代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集聚效应引领产业升级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已广泛渗透到制造业、流通业、旅游业等各个产业链条,带动了一大批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深圳效率”向“深圳质量”、“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
位于罗湖区的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是国家唯一一家完全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市场运作化的国家级动漫画、游戏产业基地。目前共有73家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一体化的完整业态,并构建了有特色的“总部经济”产业模式。
2010年基地原创影视和动漫作品达到了1.6万多分钟,有多部原创作品在全国各电视台和新媒体视屏播出。新媒体动画、网络游戏、衍生产品开发、版权交易等市场开拓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文化产业发展处赵蓉博士介绍说,动漫产业在基地的集聚效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0年基地总产值超过6亿元。
在深圳市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采用行业集聚、区域集群、空间集中等发展策略,培育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建立了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怡景动漫产业基地、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和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其中,华侨城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雅昌集团、大芬油画村、深圳古玩城、腾讯集团、华强文化科技、永丰源、南岭中丝园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数码产品、黄金珠宝首饰、服装、室内装饰、家具等深圳传统优势行业的品牌企业对文化创意设计投入加大,文化创意特征日益明显。一批传统文化制造类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强化创意设计环节,推动了传统文化制造企业的优化升级。
文博会搭起国际化平台
在鹏城采访期间,恰逢第七届文博会筹备的关键时期。5月13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经过七年的发展,现在的文博会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文博会立足深圳,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使大量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在深圳汇聚,有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迄今为止,文博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累计成交额达3780多亿元,各项指标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
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
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的进一步完善。
早在2003年,深圳被中央确立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后,就出台了《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此后颁布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率先制定了第一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0年,深圳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起草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鼓励和引导文体旅游领域社会投资若干配套政策》。
同时,市政府加大文化产业财政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5亿元,其中,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7年正式运作以来,已认定重点文化企业317家,共资助297个项目,资助总额合计2.436亿元,重点为一批原创研发、高速成长型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提供了资助和扶持。
在美丽的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门口,一栋临水而建的四层小楼挂着一个并不醒目的牌子: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公园休闲的市民都鲜有人知道这个地方,而它却实实在在是深圳市探索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一个创举。
2009年11月,深圳市组建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并出台相关政策,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服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我们将分散的项目通过交易所的平台聚集起来,搭建银企沟通的桥梁,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引导社会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深圳文交所总监乔茵告诉记者,2010年,深圳文交所在第六届文博会期间实现交易的项目471个,成交额85.69亿元。
交易所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金融咨询专家服务等活动,为多家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服务,推荐一批重点文化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促进更多的风险资本、创业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进一步畅通文化产业交易与投融资渠道。
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里,开放、创新的深圳人为这个年轻移民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强化创意、创新、创造,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打造文化产业龙头大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强市、构建“文化深圳”奠定坚实基础,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的动力,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 编辑: 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