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快 讯|论 坛|热 点|视 频|娱 乐|社 会|图 片|郑 州|河 南|中 国|国 际
您当前的位置:中原网>>走出郑州看全国>>焦点新闻

文明古城 工业新城

发布时间: 2011-06-07 16:48:59     来源: 郑州日报

    数天的采访,记者了解到,苏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是“制度之力”让创建活动更科学更长效。从道德教育到道德实践,必须以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之提供动力和保障,借助制度力量增加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关键一条是把道德规范融入各种管理制度中,使制度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主要力量。为此,《苏州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标准》印发。内容囊括方方面面,包括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场所、公共交通运行、公共市容、公共服务窗口和市民公共行为。内容之细,为百姓熟知。例如:中小学校周边200米有没有彩票投注站,公交车上有没有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绿化带里有没有随意踩踏、采摘花木现象……

    仅仅熟知,还远远不够,“100名文明城市市民志愿者监督员随时随地督查,每月,我们还不定期地组织人员上街抽查”,刘文伟介绍说,“就像啄木鸟,要把暗藏在细微之处的不文明现象逐一啄出来。”

    此外,苏州还下发了《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其中列出了“十大工程”:一是城市精神塑造工程;二是文明素养培育工程;三是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四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工程; 五是新苏州人融合工程; 六是优美环境育人工程;七是先进文化服务工程;八是文明创建示范工程;九是社会诚信建设工程;十是城乡文明一体化工程。这“十项工程”已然深入每位苏州人的内心,也成了苏州人民的行为规范。

    除了用“制度之力”让文明城市创建更加科学,苏州市还利用“百姓之力”让文明城市创建更为主动。 在一个社会里,当凡人善举已成寻常之事,文明才会有深深扎根的土壤,才会有不断生长的希望。

    凡人善举,集腋成裘。展开“全国文明城市”这面大旗,苏州大力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据统计,目前苏州市区注册的志愿者总数达25万多人,占市区人口总数的10%,年服务达156万人次。

    除此之外,自2009年1月1日起,苏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专线在12345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截至11月30日,专线共接处有关意见和建议达391件,与之相关的热线电话更是多达数千个。”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曹南平说。  

    随处可见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正托起这个城市的文明品格,文明开始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在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在祭奠先贤、先烈中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在见贤思齐的情怀中认知、尊重、继承、弘扬传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一步融合,而后升华。

    文明创建,润物无声。享受文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学习文明礼仪、接轨文明习惯,文明素质悄然上台阶,文明新风荡漾古城。

    正是既有制度的量化规定这样的“硬环境”,又有市民自身积极实施文明活动这样的“软环境”,苏州市在2009年一举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名号,名副其实。

( 编辑: 主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