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东山镇群强村旱情严重,东山镇党委和政府每天安排消防车送水,缓解群众用水燃眉之急(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目击了历史罕见的“湖枯”对环洞庭湖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带来的重创,也眼见了百万湖区人民、20多万套机械设备大战旱魔的壮观场景。所见所闻,最大的感触是:党心连民心,党组织、党员始终是群众的主心骨,始终是冲在最前线的先锋队。新华社记者苏晓洲 摄
“大家有了使不完的劲”
“洞庭湖水情就是民情!”这是洞庭湖区干部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原来,每逢干旱或者洪涝灾害,湖区百姓的“水权”往往意味着“生存权”。为了争夺引水或者排水优先权,乡镇之间、村组之间、村民之间甚至至亲好友之间,都可能发生严重纠纷甚至斗殴。大旱之年,洞庭湖区如何稳控水情保一方稳定,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是严峻考验。
在南县乌嘴排灌站灌区4个村,前不久县里调水工程通水之前,乡水利站老党员、水利工程师邓建波挨着村测量核对地势标高、需要灌溉的土地面积,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乡党委召集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民代表们开会,大家公议“先高后低”送水原则,让地势高的村先通水。县里分配给乌嘴乡5个小时通水时间,乌嘴乡具体到每个村通水时间都精确到分秒。看到还有人对最后议定的方案心存疑虑,乡党委书记欧力拍着胸脯大声说:“如果有哪个村到了预定时间接不上水,我个人承担全部后果和责任,你们想拿我怎么办就怎么办!”
通水的那天,乌嘴排灌站灌区成百上千群众站在渠道边,平静地看着哗哗流淌的河水从自家干枯的稻田前流过,4个多小时里没有任何人“抢”水。到了预定时间,家家田地如期引上了水,群众欢呼雀跃,对乡党委的决策和水利站精确调度竖起了大拇指。
乌嘴乡水利站站长邓海彪说,此次乌嘴乡从县里“南水北调”工程引水,需要先期组织堵坝、疏浚渠道、封堵渗漏等施工。牛场村支书胡化祥带着30多个村民到现场义务劳动。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胡化祥带来的全是老幼妇孺,年纪最大的已经82岁。但就是这样一群人,热火朝天地干了整整一宿,天一亮,又赶紧回家,趁着田里来水灌溉、翻耕、种棉苗。牛场村村民任阳春说,通水那天村里农民几乎家家户户是先干义务劳动,后干自己的活儿,很多人忙活了将近30小时没有睡觉,“有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大家有使不完的劲。”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当翻身农民将象征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地契付之一炬的时候,“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 “我是孤儿,小时候成为村民李长江的寄子。”朱德荣说,“我家和养父家都是庄稼人,靠给大户人家耕地维持生活。得到证件后,养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连连说这是我们的命根子,要好好保存。”…[详情]
军校毕业前夕,刚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彭燕坚决要求到那曲——平均海拔4600米的“世界屋脊之脊”。她说,是党员,就应该去最艰苦地方。无名的小杨树,并不是藏北军营有过的唯一的树。那曲军分区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种活一棵树,即立三等功。在四季不断的暴雪和常把房顶掀翻的大风中,一代代官兵愚公般地种树、种树,却无人能摘取那枚闪亮的军功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