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做官当学张可山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6-15 10:31:28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张可山(1942年——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人先后担任巴沟村革委会、党支部负责人,社办厂厂长等。2010年1月24日,在安排文化大院工作途中,张可山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月27日凌晨病逝,享年68岁。

    1942年,父母老来得子,生下了张可山。儿时的他就下田干活,而且总是吃不饱。

  13岁那年,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他到兰州刘家峡水利中专上学,因为在学校就能免费吃饱饭。

  一年多后,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张可山退学了,开始给人拉架子车,到荥阳走个来回,他靠这个养活了父母。

  和他一起长大的焦德水说,张可山是个苦命人,却是个在苦命中坚强的人。

  父母去世后,有人告诉他,他是抱养的,他的亲生父母为了三升米将他换给了养父母。

  后来,自然灾害,许多人饿死了,不想饿死的人选择去乞讨。可张可山不乐意,他觉得这样没骨气,“总有别的办法”。

  于是,他和焦德水一起跑到驻马店、灵宝等地换粮食,用粮食的差价养活了自己和家人。

  看着满世界饥荒,张可山感慨,“如果当时父母不把我送走,我可能已经饿死了”,他就这样原谅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开始承担赡养的义务。

  他的世界观认为,一切的悲剧都是因为吃不饱饭而引发的。

  巴沟是丘陵,地不平,靠天收,农民吃水难,庄稼浇水更难,原先1000多亩耕地全是岭坡地,亩产30多公斤。

  1968年,26岁的张可山当上巴沟村委会主任。

  上任第一天他找到好友焦德水,“让我干,我就干,我的目标就是让巴沟的群众吃饱饭,要把水引上山”。

  这也是巴沟村祖辈的愿望。

  可巴沟丘陵水源落差120米,灌溉线长度为1800米,焦德水非常清楚,以巴沟的实力,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没钱没工具,仅有的劳力还吃不饱饭没力气。

  张可山早为这个不可能任务想好对策,他要焦德水开砖厂,“你主持生产,我打井挖洞需要一部分砖,多余的砖卖出去赚钱,买机械”。

  机制砖一次性试烧成功,张可山却日渐消瘦,经常大口吐血,朋友们劝他停工治病,他说:“不行啊,引水上山工程要马上开工,一刻也不能停,停了百姓的工夫就白费了。”他告诫朋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

  焦德水回忆起当年,那时候,手烧的砖,没有挡雨的工具,一遇到雨季,砖就废了,我们只好停工,有时候感觉离目标遥遥无期。张可山只有几句话,“遇到天灾,我们要坚持”。

  在张可山“能吃饱饭”的承诺下,巴沟沸腾了:没有石头,村里人拆除家里的院墙、猪圈;没有水管,村民们把家里的粮食布袋拼接起来;没有电线、水泵,张可山四处游借。

  引水工程在一系列“不可能”中开了工。

  有一年,张可山带人修建水池时,流沙涌进了水池,堵住出水口,巴沟人没有机械,当一堆人无奈地看着水面时,张可山开始脱衣服。他跳进冰冷的水里清理淤积。大家也不再说什么,纷纷跳了下去……

  有一次,工地的炊事员看到张可山身体不好,分食的时候,专门在他的碗里放些油渣。张可山把菜倒进了大锅里,搅一搅,和大家一起吃,他告诉炊事员,大家一样辛苦。

【 作者:  编辑: 主滨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