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地比较肥沃的村民张世昌当场提出质疑:“我家好地和别人的差地集中到一起,以后还能不能分得出来?”
曹彬回答说:“土地流转只是转变经营权,但承包权不变,合同期满后,谁家的承包地还归谁。”
张世昌又问:“土地集中后,如果拍卖价比我们自己种田收入低怎么办?”
“我和你们签协议,如果每亩每年收入低于300斤早籼稻,我拿个人工资给你们补贴。白纸黑字的合同,不算数你可以告我!”曹彬的话掷地有声。
张世昌打消了顾虑,第一个签了合同,随后村民们也纷纷签了合同。
2008年,双河村378户村民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273亩。然后通过公开拍卖,以每年每亩741斤早籼稻的高价,将经营权流转给了两家农业公司经营,公司雇佣农民从事生产。
当年村民们实现了收入翻番。张世昌流转的10亩多地分红7000多元,在企业打工一年还有1万多元收入。他对曹彬赞不绝口:“真是能人啊!”
选派干部们一手抓农民增收,一手抓村集体经济。有的盘活了集体资产,转变了经营方式;有的与民营企业或大户合作,按股分红等。选派村年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到1087个,基本消除了“空壳村”,同时化解村级债务9.4亿多元。
选派干部们因地制宜,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手,引导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一些“贫困村”变成了“茭白村”“养鸡村”“螃蟹村”……特色产业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美景,托起了群众致富的梦想。
这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画面,其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历史性嬗变。 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外交格局已基本形成。从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到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外交的重大战略转变,源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详情]
付世明1974年在部队入党,退伍后曾担任大队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宣传委员。1998年所在村被征地后,他一夜间改变了农民身份,也从有职党员变成了无职党员。 “‘灯盏工程’让我明白,我们在党内无职,但对社会有责。”付世明说,“我每天白天在这里值班七八个小时,职责是劝告所有上山者保护环境、严禁携带火种,让上山祭扫者登记个人信息。工作很枯燥、很寂寞。作为党员,就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