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继十二大之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作了更加明确和具体阐述。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宋林飞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邓小平同志把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在我国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阶段。经历了“文革”浩劫,被折腾怕了的中国人受到小康建设“雄心壮志”的鼓舞,从而焕发出巨大的发展热情。
万元户、专业户……在之后的10多年中,怀着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起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了更多人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机遇。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后,既清晰认识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保持着高度的清醒认识。因此在第三步战略目标上,不是盲目追求速度而是更加追求质量和全面发展。”宋林飞说。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再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新目标的追求。
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画面,其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历史性嬗变。 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外交格局已基本形成。从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到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外交的重大战略转变,源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详情]
走进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在一些院落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金底红字的牌子——“我是共产党员有事请找我”。 当了近30年村支书的侯二河对记者说:“当党员就得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8年,村支部决定在党员户门上挂牌,从那以后,这牌子就在全村64名党员家门上常年挂着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