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快 讯|论 坛|热 点|视 频|娱 乐|社 会|图 片|郑 州|河 南|中 国|国 际

心系"三农"安天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 日期:2011-06-27

  小岗村的经历,是当时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处于十分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

  对于中国来说,9亿农民是一个作出过巨大奉献的群体。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为国家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从1980年到农业税完全取消的2006年,虽然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比重不断缩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仍然是巨大的。

  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4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在着眼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在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回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依照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刘延年说。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中央多项重大涉农政策高强度密集出台,其支农力度之大、强农措施之强、惠农政策覆盖之广,前所未见。

  从向农村“取”到向农村“予”,这一历史性转变,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编辑: 徐珂

(伟大历程)放眼世界揽风云——记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

这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画面,其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历史性嬗变。 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外交格局已基本形成。从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到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外交的重大战略转变,源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详情]

幸福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河北武安白沙村见闻

走进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在一些院落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金底红字的牌子——“我是共产党员有事请找我”。  当了近30年村支书的侯二河对记者说:“当党员就得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8年,村支部决定在党员户门上挂牌,从那以后,这牌子就在全村64名党员家门上常年挂着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