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谈“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7-08 16:23:23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从战略层面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顺应了城市化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体现了郑州自身发展的连续性,体现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

    (一)郑州都市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我国传统城市化道路存在过分偏重生产、轻生活,偏重经济、轻民生,偏重消耗、轻生态等问题,致使与城市群众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等城市良性发展长期欠佳。建设郑州都市区,不是原有发展模式的简单沿袭和重复,而是发展路径上有突破,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上有创新,在破解土地指标、环保容量、能源供应、资金供应等发展难题上有改进,在发展环境上有提升,使我们的发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使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能够持续。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是呼应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生动实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郑州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郑州下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宽广的全球视野,积极对接、落实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重新从战略的高度调整思路,找准定位,拓展空间,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好省会城市的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郑州都市区建设是适应省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城市功能看,都市区建设是大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平台,是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模式。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达到30%即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达到50%城市进入集聚时期。郑州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5%,已进入快速集聚时期。根据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内部的各个部分发展是非均衡的,原因在于各部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发展基础上的不均衡。各城市均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必须与其它城市相互作用,形成大范围内的协调。面对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发展课题。

    (四)郑州都市区建设是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和城市功能的扩大,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从更大空间尺度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设郑州都市区,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级,将多主体、多层次城市发展主体纳入统一的区域都市体系之中,运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

    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顺应城镇化规律实施组团发展的需要。组团发展是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藩篱”,使经济活动和人口居住在多个功能中心集聚,改变中心城市无序膨胀的状况,是一种高级的城市演进形态,也是当今城市扩张的趋势和潮流。郑州都市区建设就是要通过整体规划,把空间分为不同组团,形成以协调互补、分工合作为特征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整体规划、合理分工、避免雷同的需要。区域竞争是区域经济保持活力的基本动因,但同质化的竞争则对参与竞争的双方都具有杀伤力。郑州都市区建设,就是要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安排各种空间要素,不仅放大和强化传统城镇体系模式下中心城市的功能,而且还将其力量所及的区域有机整合,形成城乡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促进城乡联动发展。通过对郑州全域内各组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可以避免这种产业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和整体不经济问题,避免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诸侯经济”,避免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避免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解决城乡结合部跨越发展的需要。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盲点”。一些城郊村之所以边盖边扒,违章建设屡禁不止,就是因为规划滞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其让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城中村再改造为城市,不如我们提前着手规划,将全部的市域统一纳入规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郑州都市区,通过集群化、模块化发展途径,改变原有自成体系、多头分散的格局,将农村城镇发展和城市功能组团并轨运行,将过去的城郊村和城乡结合部一并纳入城市进行管理,通过高水平的、规范的、有效的管理逐步消除一些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现象,使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

    四是产城融合集约用地的需要。从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产业功能区和居住功能区的过度分离,不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联系,也必然会造成各种城市资源、能源的浪费,增加时间成本。郑州都市区建设,就是要贯彻和落实产城融合、集约用地的理念,充分重视各功能区间的有机融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做足“地”的文章,开发好、利用好、管理好土地,千方百计通过开发使土地增值。

    五是增加低价位供给,用发展的方法调控房价的需要。解决当前城市房价虚高问题,根本的途径是增加房屋市场供给,尤其是安居保障房和低价商品房供给。在建设郑州都市区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合村并城、合村并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机遇,利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优惠政策,更多地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拆迁安置房和低价商品房,用发展的方法调控房价。

    六是科学经营城市、实现城市收益最大化的需要。建设郑州都市区,将郑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和开发,有利于我们通过对城市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和有序开发,通过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公益设施,推动土地和空间等城市资源增值升值,通过培育提升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增加城市无形资本,为城市的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经营创造更大空间,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七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需要。特色是生产力,是生命力的源泉,特色本身就是优势。郑州都市区建设,有助于我们根据各城市组团自身的地理区位、自然物产、市政设施等基础条件,进一步明确各城市组团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鲜明、产业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

    八是扩大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的需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中心城市带动。中心城市能否真正发挥好作用,关键在于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强不强。郑州作为千载商埠和河南省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优势,但要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仍须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意识,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郑州都市区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将多主体、多层次城市发展主体纳入统一的城市体系中,能把人口、物资、资金、观念、信息等各种可见或不可见要素汇聚于“干道十字路口”。与此同时,也成为区域内各种发展轴线的枢纽、对内联系和对外联系网络相结合的枢纽,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级,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提高郑州的首位度。

【 作者:  编辑: 徐珂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