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在开会前夕,直系军阀吴佩孚竟下令禁止开会,工人们对军阀的无理行动,表示极大的愤慨,决定照常召开成立大会。
2月1日吴佩孚派军警包围会场,到达郑州的大会代表冲破了军警的阻拦,进入会场,宣布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开会不到15分钟,即与军警发生冲突。会后,反动军警又包围了代表的住处,监视代表行动,占领、封闭、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的会址,代表们被强迫出境。当晚,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京汉铁路全体总罢工,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为了便于指挥这次罢工斗争,总工会移至汉口江岸办公。从2月4日上午九时起,仅用3个小时就实现了全路数万名工人全部罢工,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京汉铁路立即瘫痪。
2月7日,军阀吴佩孚终于下了毒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反动军警把他绑在电线杆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高呼:“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能上的!”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也惨遭杀害。
惨案发生后,尽管反动军阀到处捆绑工人,用恐怖手段强迫工人复工。但工人们坚持斗争,在没有得到总工会复工命令以前坚决不复工,各地工会也都拒绝单独谈判。罢工斗争坚持到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武汉工团联合会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更大的斗争,于是忍痛下令复工,大罢工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京汉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接着,各地军阀也都对工人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被迫暂时转入低潮。
事件概述
京汉铁路大罢工宣言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武汉江岸车厂首先罢工,到中午12时,全路(京汉铁路)2万多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这次罢工主要领导人有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 2月7日,京汉铁路全路工人罢工遭到武力镇压。其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军阀绑在车站的电线杆上连砍数刀,军阀逼他下令复工,但他大义凛然,最后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分会律师施洋也被杀害。
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铁路工人告工人阶级与国民》,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压迫和残害工人的军阀,为自由而奋斗。大罢工坚持到2月9日,为保存革命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省工团联合会下令复工。 京汉铁路大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但也表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不足。
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 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京汉铁路纵贯河北、河南和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京汉铁路的运营收入是军阀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
2月1日上午,军阀吴佩孚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戒严,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是,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不顾生死,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等口号,在郑州普乐园剧场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1日下午,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地包围了会场,强行解散会议,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会所,并驱赶代表。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举行总罢工。
2月4日,全路两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1200公里铁路顿时瘫痪。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罢工的主要负责人是张国焘、项英、罗章龙、林育南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恐慌。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在汉口,2月7日当夜,天降大雪,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在武昌,共产党员、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被杀害。大罢工中,工人52人牺牲,300余人受伤。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1923年2月1日,党领导下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和各铁路工会代表、汉冶萍总工会代表、武汉30多个工会的代表,以及北京和武汉等地的学生代表近300人齐聚郑州。中共中央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派出了张国焘、陈潭秋、罗章龙、包惠僧、林育南等人出席大会。
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郑州文明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