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三: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2011-07-26 10:49:33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郑东新区的规划世界一流,起点高、大手笔,特色鲜明,让人震撼。”

这是8年多来,境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座城市30多万参观者的“共鸣”。

郑州因郑东新区而美名远扬。

郑东新区因规划一流、特色鲜明而九转功成。

如此引人入胜的特色规划,源于省市决策者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牢牢把握住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古老的郑州与西方国家的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标准展开竞技。超前规划,规划先行,尊重规划,最终成就一个大美之城。在郑州都市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中,郑东新区将焕发出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一)

特色规划源于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高品位的国际竞标设计。

今天的郑东新区,已成为展示新郑州、新河南的精美橱窗。“如意”状的城市形态、CBD内外环统一的天际线、精致舒适的生态环境……人们赞叹郑东新区规划的高瞻远瞩、卓尔不群。

上世纪末,城市化大潮风起云涌,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杭州、重庆、南京等城市也悄然开始新区建设,意欲在这轮中心城市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而此时的郑州,正为城小人多、首位度不高、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而寻觅突破口。这时,一个难得的机遇出现了:2000年年初,原郑州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启动,空置出一个3.45平方公里的区域。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这一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建设。

2000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组织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带动河南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举措的关键,在于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当年的12月20日,李克强在省委六届十一次会议上作“十五”建设说明时强调,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框架,加快人口集聚,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其区域性经济、信息、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2001年1月的一个下午,这个新区被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决策者命名为“郑东新区”。

2001年七八月间,李克强同志先后两次听取郑东新区规划汇报后指示,郑州市要进一步拓宽思路,站在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去谋划郑东新区的建设。“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

省市决策者志存高远,激情满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用世界智慧建设郑东新区的理念,一个150平方公里、承载着郑州复兴之梦的郑东新区横空出世,这里将成为郑州飞向世界的“新跑道”。

2001年8月,郑州首次向国际征集郑东新区远景概念规划,为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经过反复研究,按照李克强同志的要求,郑州市2001年9月正式确定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进行国际招标。经过多方考察和商务谈判,共有11家海内外单位参与竞标,最后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法国夏氏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6家单位入围。

几个月后,通过邀请33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9万余市民参与问卷调查,前后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最终日本黑川纪章的方案脱颖而出。次年,省市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法规形式对东区概念规划予以确立。

2002年12月,城市规划国际会议上,黑川纪章因设计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荣获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郑州、河南为世界贡献了一个魅力四射的别样城市。

[作者:大河报记者 田 园 郑州晚报记者 王文霞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