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为了让东区更宜居、更美好,管委会曾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前往世界有名宜居城市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其中新加坡的宜居态度和模式备受东区人的瞩目。
新加坡已连续多年,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榜中,荣登“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世界城市”,以及“最适合欧洲人士居住的亚洲城市”榜首。
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复合型城市的规划定位。比如,在一个小区域组团内,快速轨道系统延伸到新的城镇和居住区中心;开发多样的绿色网络和水域,保持着绿地率为50%的标准;留出足够土地用于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博物馆、艺廊和图书馆的建设;将产生污染的企业尽量设置在一起,以使它们的隔离带能相互叠加,减少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要想实现真正的宜居,从蔓延到紧凑,是一种宜居性、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复合型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趋势,一、二、三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而郑东新区就是这样的现代复合新区、新型城市化的样板。” 周定友说。
如今,居住在郑东新区的人们已无需车马劳顿穿越城区,就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工作、居住、休憩、医疗、教育等需求,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宜居。
(六)
有了和谐城市,才有和谐国家;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国民幸福。
郑东新区正编织着大城之梦,它带来的生态、宜居、共生理念深深植入城市规划之中,提升着古老郑州的城市品位与档次,也带来了人们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开局,省市领导反复强调,城市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和落脚点也是人,要有宜居组团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打造宜居教育城市、宜居健康城等。
“宜居城市”不是世界第一的高楼、排名靠前的GDP、比天安门广场还宏大的广场……而是力求让百姓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比如说公平的就业、教育机会,良好的居住条件,不受交通、污染等问题的困扰等。
国际化的视野和高站位的规划定位,郑东新区的宜居建设不仅为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也为国内城市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