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区的建设管理,必须用创新促进步、以创新增动力。
和老城区相比,新区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彼此联系更为紧密,相互促进更为直接,开拓创新空间更大,示范带动效用更强。
作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先行区、首善区和示范区,郑东新区在创新管理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梳理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将创新应用:为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必须站位新起点、提高新标准、探索新举措、给出新作为。
(一)
创新管理,是新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逾越的鸿沟。新区建设,历来会遭遇一个难以绕行的管理瓶颈:如何让新区管理之“新”,与新区建设之“新”之间,既和谐配套、无缝衔接,又互为激励、共同提升。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李克强同志当年的要求,如今的郑东新区作为生态城市、环形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地域文化城市的模板,已享誉省内,驰名全国。
郑东新区被誉为模板,不是溢美的自夸,不是奉承的他赞,是矢志不移努力追求卓越的结果,是脚踏实地探索取得实绩的彰显,是创新管理成效广被认可的显现。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房屋开发面积24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经济组织5000余家,入住人口30余万,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