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抢抓机遇,励志前行,以更大的作为求重。
九年之治,使郑东新区翻开了新的一页。
郑州都市区建设,又让郑东新区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郑州都市区的先行区、首善区和示范区,郑东新区有着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然而,面对如急管繁弦的区域竞争,面对你追我赶的发展大势,郑东新区显然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譬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税收80%来源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其他产业仍然薄弱;譬如,内外资利用不够均衡,外资利用比例依然偏低;譬如,教育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看不到潜在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忽视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看到自身的差距比看到自身的优势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次成功的突破都始于对差距的把握。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亦退。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东区人必须有更大的作为。
更大的作为,源自领导方式更大的转变。
首先要在抢抓机遇上有更大的转变。机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环境,就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来看,具备了其中所有的要素。机遇难逢,机遇易逝,一个区域的发展紧要处只有几步。郑州都市区为郑东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展了空间,只是突破和跨越的前提。只有及时把握、成功驾驭,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跨越。东区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趁势而上、借势而行、顺势而为。
还要在狠抓具体上有更大的转变。郑东新区的发展不是样本的翻新、模式的拼凑,而是对一件又一件实事的解决。任何一件实事,都有具体的环节,具体的要求,偏离了抓具体,必然一事无成。谋事干事,不在于事情有多大,而在于落实的手段有多具体。不具体,小事难为;具体了,大事必成。280米高的会展宾馆是一砖一砖砌的,东区的今天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抓具体,没有捷径;抓具体,没有止境。
要在着力运作上有更大的转变。运作与发展相生相伴,运作与成功形影相随。一片白纸绘蓝图,郑东新区从无到有是运作的成功范例。同样,要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凸显重心作用,郑东新区更要展现独特的运作手段。应当看到,郑东新区当前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怎么破解?关键要看运作的能力和本领。大运作,大转变;不运作,难转变。
(三)
锁定目标,强力突破,以更大的成效铸重。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见成效。”这是东区人的奋斗目标。
事实的确如此,郑东新区体现出的效率、效益、效能可以作证。
看东区,固然要看她自身的效,但在郑州都市区重心地位已经确立的今天,我们更要看她对周边影响力的效。就郑东新区当前的实际来看,自身的发展力度无可厚非,但带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以更大的成效铸重,是郑东新区的必然选择。
更大的成效,源自于发展方式上更大的转变。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首先是项目带动上的更大转变。郑东新区起步得益于项目,初见成效得益于项目,未来的发展更要靠项目。在抓项目上,郑东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起点高,气魄大。东区人一定要把这种优势化为胜势,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要善于抓项目、优质抓项目、高效抓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助转型、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作引领。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必须是产业结构上的更大转变。产业结构不均衡是郑东新区的软肋,因而更应该做强、做大。要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企业优先发展,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做到三产齐头并进,不留短板。均衡的发展,才是有活力的发展,有后劲的发展,能带动的发展。
发展方式的更大转变,最终是利民惠民上的更大转变。民生问题永远都是大问题,切不可看小了、看低了、看弱了、看轻了。利为民所谋,发展方式无论怎么转,都必须体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凡是老百姓反对的,是显绩也不能干;凡是老百姓拥护的,是潜绩也要坚决干好。因为,任何发展的终极目的,都是让老百姓享受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