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缘何在此能风生水起?
“和国外的动漫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迎头赶上,但最缺的还是创意。”在谈及国内外动漫现状的差异时,舒俊强有着清醒的认识:“我认为,创意能力的提升,最终还是由教育决定,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
尽管受限于创新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但在舒俊强看来,长沙市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在全国叫响,并能风生水起,和湖南省、长沙市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是分不开的,“这是实话。”他刻意强调说。
文化产业在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首先应该归功于当地政府的高度自觉。从2007年起,长沙市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建立项目帮扶制度,明确投资过亿元的文化项目由市级领导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规划、用地、资金等具体问题。
其次,得益于良好环境的营造。长沙先后举办金鹰艺术节、卡通艺术节、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首届中华版权高峰论坛等22个国家级、省级赛事节会,推介长沙的影视文化、歌厅演绎、动漫产业等相关品牌。连续三年举办“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系列拉动消费的文化活动,鼓励市民进歌厅、进酒吧、进书店、进影院,每年增加消费超过20万人次。
再次,得益于宽广平台的提供。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基地总产出约占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的50%以上,近5000家民营企业中,有3000多家聚集在相关基地和相对集中的区域。在长沙高新区建设动漫基地,被文化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聚集了各类动漫机构20余家,动画工作室10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最后,强大的支撑是动力之源。近年来,长沙市将这些项目与湖南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对接。其中,投资14亿多元的“两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投资近20亿元的橘子洲文化景区工程,均已投入使用。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已经动工,长沙新广电中心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并已开工。近年来长沙新建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还有宏梦卡通城、拓维手机动漫中心、湘绣城、化龙池清吧一条街等20多个。
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路径
未去长沙之前,一位朋友说:看长沙,要看岳麓书院,要看橘子洲头,也一定要去长沙的酒吧感受一下。“在长沙,酒吧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你可以不去喝酒,但一定要感受一下氛围。”
对长沙而言,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用规划赢得未来呢?长沙市的决策者认为,“十二五”将是文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部署上,主要是“四个一”。
一大战略纲要引领:出台《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纲要》,力争把长沙打造成国际文化创意高地、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国际文化娱乐天地、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一个五年规划指导:以《长沙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力求在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推动文化消费升级、扩大文化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有更大突破。
一批新兴业态崛起:制定《长沙市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资讯、新闻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博会展、教育咨询、民间工艺等十大主导产业,来打造平台、营造环境。
一套具体政策支持:制定几十条具有含金量和操作性的文化发展政策,支持企业、支持园区、支持原创、支持孵化。
在文章的最后,想起一位身在长沙的媒体朋友的签名:一座坐拥“山水洲”的城市能够诗意栖息,一座有“文化湘军”随行的城市满溢幸福……延伸他的话:一座“大动干戈”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未来的城市,必将延续样本价值。
( 编辑: 主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