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西洋江木偶戏:举步维艰的民间艺术(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21 18:40:19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西洋江镇木偶戏要开演了)

    红网记者 彭莎 报道

    9月7日(农历的八月初十),是西洋江镇木偶剧团在六都寨镇马坪村演出的第三天。他们给村民们带来了精彩的《关公战长沙》、《孔明拆书夜过巴州》、《薛仁贵征东》等传统剧目。这是他们今年的第12场木偶戏表演。

7日,记者来到了湖南邵阳隆回西洋江镇木偶剧团在六都寨马坪村村民家的表演现场:几根柱子支撑在三平米不到的地面上,正前方的两根柱子中间挂上一块红色的布幔。于是,一个简易的木偶戏戏台就搭好了。随着开场锣鼓一响,操作演员举起身着战袍的“关公”,掌主杆,控木偶人躯干。又捻动左、右侧杆,控木偶人左右手。再应戏剧情节需要走出规范的台步,剧目名为《关公战长沙》的木偶戏就这么生动地开演了。剧目《关公战长沙》的内容取自《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关羽攻打长沙,杀长沙太守韩玄最终获胜以及黄忠最后投奔刘备的故事。

西洋江木偶戏迄今为止已有近200年历史

    (西洋江木偶戏迄今为止已有近200年历史)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用木头刻成原木偶人,徐汇戏剧人物脸谱,再给木偶人穿戴戏剧服装,由人操纵,使其模仿舞台人物作各种戏剧表演。木偶戏有“肘胡子”(杖头木偶)和线胡子(提线木偶)两种表演形式。而西洋江镇木偶戏则属于前者,即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隐藏于布幔之下,用木棍或竹棍举着木偶人进行表演。一场完整的木偶戏演出,通常需要7—10人左右,要既能操作还能演唱,甚至还包括大鼓、铜钹等乐器的演奏。

西洋江木偶戏迄今为止已有近200年历史,早在光绪七年由剧团始祖刘希善从荷香桥镇引进,传至现在已有四代。西洋江木偶戏曾经在文革期间差点毁于一旦,所幸几位老艺人秉着对木偶戏的执着与偏爱,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加以收藏才有今日。

西洋江木偶戏是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洋江木偶戏的表演者)

        西洋江木偶戏有舞相、司鼓、中堂、杂项等,分工明确,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和神话故事,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体,是一门融合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

而作为表演用的道具,亦称“行头”,共有3担。其中扎舞台用的竹竿一担,共28根,代表28座星宿。乐器一担,主要有大鼓、铜钹(大钹、小钹)、笛子、二胡、唢呐、铜锣。木偶一担,共18人物,寓意18罗汉,用樟树雕刻而成,穿精美湘绣外套。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西洋江木偶戏已经自承体系,且始终保持初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西洋江木偶戏已是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彭莎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