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和鹤壁市浚县采访时,看到的是长势喜人的秋玉米,听到的是农民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由衷的夸赞。
“自从搞了粮食高产创建后,俺们种地可轻松了,啥时候该播种、啥时候该施肥、啥时候该灌溉,都有技术员来指导,打药也是统一打,根本不用俺操心。”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农民王爱梅家里有3亩半地位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内。“这示范田产量可高了,估计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上,好的能达到850公斤呢!”
李国昌是滑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也是王爱梅家所在的“共产党员高产创建示范田”的技术负责人。“今年示范田里统一推广了优良品种;播种时针对小麦生育期推迟的实际,加强了对玉米麦垄套种的技术推广;施肥时每家都取了土样化验,缺啥补啥;病虫害也实现了统防统治,组建了专业的植保队……”谈起玉米丰收的技术要领,李国昌娓娓道来。
“粮食高产创建实现了资源集约、技术集成,我们把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化,再通过技术人员包村进户落实,成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滑县农业局纪委书记郝广亮说,滑县从2007年就开始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2011年更是作为全国50个整县制高产创建试点县之一。县政府专门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一系列奖补政策。近日测产数据显示,全县秋粮预计平均单产550.8公斤,比上年增加32.8公斤,增产6.3%。
高产创建不仅集成技术,浚县还利用这一平台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向高产创建示范方集中投放,发挥了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浚县农业局局长张存礼告诉记者,浚县建设了20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4.4%,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