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助推崛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08 10:34:4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程梁

  核心提示

  2009年底,我省工业增加值中69.3%为资源型重化工业。偏“重”格局未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刻不容缓。

  结合我省省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壮大战略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型工业化将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推力。

  主攻方向:优化结构

  2009年,河南工业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一方面,工业增加值9900亿元,即将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全国第一方阵;另一方面,支撑门面、贡献率达57.5%的,依然是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化工等几副“老面孔”。

  走出煤炭情结

  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的“新型工业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所占GDP的比重看,河南工业已从1980年的41.2%上升至2009年的56.6%,成为支撑河南发展的主力,但同时,在工业内部,产值位居前十的,还是煤炭开采以及与煤炭有关的金属冶炼、电(热)力、化工等高耗能产业,而且高耗能产业的增长率达到13.4%。

  尽管我国已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但是依赖资源、追求规模扩张的“煤炭情结”在一部分河南人心中依然如故。发展现状和发展质量表明,对谋求中原崛起的河南人来说,新型工业化可谓任重道远。

  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特征。有人计算过,传统工业的效益是传统农业的10倍,而新型工业又是传统工业的10倍。

  鉴于此,省委在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人均资源少、经济增长长期粗放的河南,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而要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结构是第一要务,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在几条战线同时作战。结合我省省情,《建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强化战略基础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

  补强发展软肋

  从优化结构出发,基于发展现状和竞争需求,我省的某些“软肋”尤应着力“补强”。

  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提高设计水平、大型装备产品智能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参与、改造和带动。传统产业经过信息化实现高质、高端、高效,才可能继续胜任我们的“当家产业”和“吃饭产业”。

  优先发展以高技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密集、创新性强、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其成效有目共睹,是行业和地区竞争的高地。发展上所谓“优先”,就是在选择排序上、资源配置上都应优先。

  加快发展服务业。据统计,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就业增长两个百分点,发展服务业自然有利于解除我省“就业难”的桎梏。另一方面,金融、物流和旅游已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瓶颈”或“短板”,因此,对现代服务业必须迎头赶上。

  总之,在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优化结构是基础工程,是关键动作,是内涵所在,将伴随始终。真正完成结构优化,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竞争力和支撑力。

  关键领域期待突破

  碳排放“碳排放”指的是人们在消耗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是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200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量的68.7%。2010年来源于煤炭的碳排放预计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1%。

  2009年,河南高耗能产业增长13.4%。近年来,河南煤炭预测储量居全国第八位,但产量长期居第三位。普遍认为,河南的煤炭资源开发程度已经很高,且今后增产潜力不大。

  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指高新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不断形成产业的过程。从2006年开始,为进一步集中科技资源,我省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相继实施了“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等51项重大科技专项。2010年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22%。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开始形成。2009年以来,河南省风电、盾构、耐火材料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

  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等,也包括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移动通信、网络、传媒、现代远程教育等。

  河南省2009年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为34.7%,与世界平均60%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产业集聚区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我省推进企业和项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

  截至目前,我省已确定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009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共引进项目4274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12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816.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投资62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72.78万人,共实现营业收入12645亿元。 

  龙头带动培育优势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经过调研后发现,从金融危机开始,我省工业保增长和调结构的“两难”矛盾不断凸显,突出表现为“重(资源型重化比重较重,2009年底占69.3%)、低(产业层次低,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小(企业规模小,发展不充分)”,河南工业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认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也就是抓龙头,建体系。选择我省战略基础产业、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当前要突出抓的行业,并通过抓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促进协作配套来带动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坚持错位竞争。也就是抓基地,育集群。通过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等手段,引导各产业集聚区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培育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技改提升。也就是抓技改,实现我省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的关键是加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培育发展优势产业。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终高端消费品三大板块;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实施食品工业“二次创业”,打造万亿产业。

  业界亮点

  中信重工在“云端”中转身

  中信重工,位于老工业基地的原洛阳矿山机械厂,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矿山和水泥设备制造商。长期致力于“高端技术生产高端产品,赢得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在“云层”中完成了由巨亏到大幅盈利的华丽转身。“十二五”期间,中信重工将向经营规模500亿元的目标迈进。

  华兰生物机遇留给先行者

  刚刚获得的第三季度报表显示,华兰生物实现净利润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9%。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5亿元,预计今年净利润增长20%~40%。自H1N1出现后,华兰生物首批进军流感疫苗研究与生产,目前占有市场份额40%。机遇,总是青睐这样的先行者。

  专家建言

  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全国的地铁、高铁正进入大发展时期,国家每年的投入达8000亿元。河南的盾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

  河南有三个产业可以做大做强:一是新能源装备,比如特高压输送电装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二是专用智能设备,如大型矿产开采智能化装备;三是轨道交通设备。与此同时还可以着重培育几类产业:一是环保项目;二是智能仪器仪表;三是民生装备,如开发大型的智能化农业机械、粮食食品机械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屈贤明

  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要注重扩大高端消费品的工业生产规模,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我省确立的扩大中高端消费品工业规模的思路,食品工业强市计划,全国重要纺织工业基地建设、中西部最大的轻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体现了我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结构性思路。

  ——河南省科学院博士、研究员冯德显

  加大发展服务业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和产品档次的提升,企业用于生产环节的物质消耗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策划、包装、宣传、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将主要体现在这些扩展环节上,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扩张。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经济管理部主任、副教授崔俊敏

  提高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产业集聚区作为先进产业集中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地位。应立足省情区情,着眼长远发展,摒弃传统粗放模式,积极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战略。

  ——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杨迅周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