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走基层·蹲点手记:一个“孝”字引发的山村巨变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09 16:50:53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为了让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在张家洼村扎下根,张永护告诉记者,他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记者随后从村委会附近的宣传栏中看到了其中一部分要求:老人在儿女家必须住正房;儿女每年给父母400斤小麦、50斤玉米、20斤大豆,儿女每月要给父母养老钱100元、5斤食用油;父母生病,儿女必须轮流护理、平摊药费……

    “光有村规民约还不行,我们有考核办法,哪家要是做不好,扣的分多,哪家年底就评不上‘十星级文明户’,评不上‘好媳妇’‘好婆婆’。可别小看这些称号,村里人都很看重这些,哪家要是评不上,就会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张永护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老人住正房率达到100%,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1100多公顷碧波荡漾的港湾,600多家渔排星罗棋布。海南陵水县新村港是疍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这群曾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疍民,生活已经大变样。

    “这片葡萄园都是我家的。”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胜利经营所的高亦松指着自家7亩葡萄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正是这片葡萄园让他找到了林业转型的特色道路。

    “来来来,听我拉个曲。”国庆前夕,正处农事繁忙的“三秋”,记者见到了山东桓台老农董京汉,原以为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没想到他却悠闲快乐。

    广西玉林福绵区以数千家服装加工企业扎堆云集而闻名,日产裤子60万条,被誉为“世界裤子之都”,是全国最大的牛仔裤生产基地和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最近记者在这里发现,在农民“洗脚上田”的同时,却有人削尖了脑袋来这里“抢地”发展农业,原本大量撂荒的土地如今炙手可热。

【 作者: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