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杨盛道: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的基石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10-10 14:56:47   来源:新浪河南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

  工业是河南经济的牛鼻子、晴雨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主要支撑。

  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描绘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

  工业是河南经济的牛鼻子、晴雨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主要支撑。

  河南工业的新起点

  “十一五”期间,河南依托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工业,已成为新兴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200亿元到2010年突破8800亿元,预计201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连续3年超过50%。

  特别是2003年~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22.4%,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遥遥领先,度过了“黄金五年”。可以说,新世纪以来河南工业的快速发展,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使河南工业经济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但金融危机以来,河南工业保增长和调结构的“两难”矛盾不断凸显,突出表现为“重(资源型重化工业比重较大,2009年年底占69.3%)、低(产业层次低,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小(企业规模小,发展不充分)”,2010年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均滑至中部末位,河南工业又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期。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转型升级中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紧迫需要,也是必然选择。

  河南工业的阶段性特征

  从工业发展的情况看,河南工业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用四个“期”来概括。

  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期。随着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推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化水平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工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动力不断增强,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将由能源原材料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由过多地依赖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转变。

  要素瓶颈制约进入凸显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环境和土地等要素约束进一步加大,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生产要素价格趋高导致原有竞争优势弱化,以粗放型发展、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工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工业部门管理进入创新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政府管理体制转轨迫在眉睫,倒逼工业部门管理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工业发展基本思路

  综合判断,今后5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河南工业由大变强,对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一个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和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强化战略基础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载体功能,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建设三大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5大战略支撑产业(有色、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为重点,着力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以铝材、甲醇深加工和水泥节能环保为重点,大力推进有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向集约化、系统化和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和吸纳就业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精深原材料工业基地和优质名牌消费品工业基地。

  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消费类电子,加快专业分工和配套协作,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组建产业联盟,加快要素集聚,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强省。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打牢粮食基础,做大做强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成长性好、关联度高、就业面广,它一肩担两头(2009年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167.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是河南第一大支柱产业,仅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一项,每年带动农民增收40亿元),一业连三业(例如:双汇集团2010年消耗2500万头生猪、40万头黄牛、30万吨鸡肉,已发展连锁经营400家店、2万多个经营网点),是破解四难的重要突破口(从就业上讲,600万人从事食品及相关配套产业生产,2300万农民从事原料生产),是河南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因此,应大力实施食品工业“二次创业”,以打造万亿产业为目标,以“优化、创新”为核心,提升肉制品、面制品品质,打造全国知名的沿京广现代食品产业带,培育100家重点企业、100个重点品牌和100个创新产品,把食品工业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富民强省的主导产业,把我省建成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强省。

  (三)突出四大举措。在产业结构上,突出特色主导、错位竞争。以省辖市为单位,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引导各个市县研究提出今后3~5年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抓好一两个产业基地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抓10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扩大增量、提升存量,推动由平行布局、同质放大向垂直整合、错位发展转变,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

  在组织结构上,突出龙头带动、完善体系。也就是抓龙头,建体系。牵牛要牵牛鼻子,抓紧梳理出战略基础产业、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50~60条产业链。对当前要突出抓的行业和产业链,通过抓住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着力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积极促进协作配套,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健全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

  在投资结构上,突出技改提升、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污染少、消耗低、集约利用土地等突出特点,投资乘数效应大,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主要手段和通行做法,对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大的河南而言尤为迫切。而河南技术改造投入相对不足,2009年改建和技术改造投入不足10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不足10%,与工业经济发达省份以技改投入为主的投资结构差距很大。必须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基本思路是,实施“万亿技改促升级三年计划”,2011~2013年三年内推动技改投资超过1万亿元,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制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在空间结构上,突出承接转移、集聚发展。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主动承接沿海地区集群式链式产业转移,加快优势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等手段,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作者系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