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国强
读《中国顶尖经济学家: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家大事》(2010年09月20日07:20,大河网--河南日报,记者郭津、芦瑞)的新闻报道。
看到我国顶级专家云集,共论“中原经济区”战略。
“中原经济区关系全国发展,是国家大事。”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先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的权威,他说,这样的会议“我一定要来!” 带着关切参会的还有: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顾问;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周叔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栋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未能出席现场会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维迎,通过视频表达“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非常重要,中原经济区不能进入国家战略将影响其他区域经济战略的发挥”。
听到专家们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之意见急切、深情而中肯。
中原经济区关乎全局。“中原经济区关系到全国未来,关系到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周叔莲说,“中原经济区不只是河南的事情,只有上升到国家战略才能有效运行。”
中原经济区优势明显。“河南的区位、粮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历史文化、资源条件等,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国光说,“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发挥河南优势,中原经济区将形成战略腹地。胡鞍钢说:“中原经济区透露出最重要的信息是,立足河南,支撑中部,贯通东西南北,服务中国,面向世界。”
肯定“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思路。从现实发展来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路子已经不只是河南的实践,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问题,值得全国其他地方效仿。”张卓元说。樊纲直言:“我很赞成中原经济区产业体系的构建,在全球竞争激烈的今天,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
专家们关注着中原经济区的未来。张维迎说:“后金融危机时期,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原经济区将成为巨大的中心市场,拉动中国内需。”“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内外需的交汇点,对下一步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王一鸣说。
专家们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寄予厚望。“中原经济区应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陈栋生说。张卓元和周叔莲表示:“中原经济区要在经济转型中谋发展,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中央领导对河南建设提出很高要求,不要等,河南要主动建设。有为才有位,名至实归。”李京文说。
发现,切合中原实际的专家意识建设“中原经济区”将转化为国家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在京召开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对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认同。专家纷纷表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家大事,等不得 。“我赞成”、“我支持”、“要尽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9月19日在京召开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众多国内顶尖经济学家用这样的语言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中原经济区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笔者的敬意之情油然而生,看到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也想从生态角度,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发表一点看法。
从自然地形地势的角度,西高东低,成四级阶梯,大陆板块从世界屋脊向东延伸到太平洋。中原地处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向第三级阶梯平原的过渡地带,秦岭-大巴山-巫山以东,太行山以南,大别山以西,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光温湿风等气象资源适度。以河南为中心的广袤中原,华夏民族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不仅养育了华夏民族,更成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其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显赫。今天的中原应该成为历史的延续!
而对于西部开发,对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阶梯的诸多高原、山地、盆地的开发,笔者认为当前是不适合的,要开发的话,最好留给子孙开发,因为现在我们还不具这个能力。理由是地形复杂——高原山地为主,地质多断裂,而森林茂密、植被尚且完整,造就生物物种丰富,是世界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对涵养水源、气候调节的生态作用重大。有史以来,这些莽原几乎都没有开发过。第四纪冰川的来临,众多的孑遗植物水杉、银杉、珙桐、银杏等和孑遗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得以保存下来。足见西部区域在生态保护中的自然地位,人类必须尊重这自然的抉择!
笔者认为西部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乱动则伤经动骨!西部大开发的愿望是好的,但谁能说最近西部频发的诸如: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泥石流、四川全省性大洪水等与仅凭热情的西部无序开发无关?上千、上万、上十万人的生命财产瞬间灰飞烟灭,这样的灾难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的大倒退!
就成都而言,在西部开发修建的紫坪铺水库,正好修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谁能否认它不是5.12地震的元凶之一?成都的城市化,高楼大厦林立,改变了下垫面状况,成都本地人不断埋怨:“早几年,天气一热,一场雨下来,整个成都都退凉了,生活多惬意!哪像这两年出现气温高、降温难、雷暴多、东城太阳西城雨的怪天气!”就当前秋分时节,气温超过30℃的酷暑天气,实在罕见。这难道不是成都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与西邻的青城山-龙门山系的生态破坏,气候调节作用下降不无直接联系。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宜居城市”奖还能保住?
现在是该即时调整“西部开发”为“西部保护”战略的时候;建设“中原经济区”则更切实际。
至于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各省区的稳定发展与第四级阶梯——大陆架与海洋的开发,笔者认为都要以保护生态为原则,尊重历史——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地发展过程,有步骤地科学开发。不能凭脑壳热!未来是历史的科学延伸。
看看美国,地形地势等诸多自然因素同中国相似,而选择的经济经济带发展模式,其西部山地也是美国生态屏障,经济开发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而保持较强的经济活力;即使西部沿太平洋地区的开发也是发展科技含量高,而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的产业。值得借鉴。
专家们的建议与实践证明,现在是发展中原经济的最佳时期,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各省区、多领域、多门类经济科学规划、协同发展,生态保护良好,可以有效保持沿海经济的稳定,促进中原经济的活跃与快速增长,带动西部经济向生态保护经济转化,为开发大陆架和海洋积蓄力量。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生态型国家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