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建巧
晚上9点,记者见到巡防队员刘伟强和赵卫华的时候,他俩正好坐在巡防车上准备再次出去巡街,长年巡防工作使得俩人都有着标志性的黑脸庞。
“一般情况下在辖区巡防一圈儿需要40多分钟,巡防车夜间巡防从傍晚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夜班步巡的队员工作到早上7点。”记者坐上车,刘伟强一边开车一边介绍。
车行至伊河路文化宫路交叉口,被一位姓胡的大姐拦下,“我家的狗丢了,麻烦你们巡街的时候帮我找找吧。”赵卫华详细记录了丢失犬只的体貌特征等信息, “您放心吧,我们路上一定帮您留心。”
文化宫路98号院门口,巡防车又被一位大哥叫住,“我们小区里有一个杨师傅,是残疾人,屋里灯泡坏了自己换不了,可是我没梯子啥的也没法帮忙。”赵卫华立即下车跟着这位大哥来到杨师傅家,一时找不到合适工具,够不着灯泡,热心大哥抱着赵卫华的双腿,将他高高举起,赵卫华摇摇晃晃扶着天花板换了灯泡。看到杨师傅身体残疾,生活多有不便,赵卫华从怀里掏出一张便民联系卡交给他,告诉他以后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拨打中队的值班电话,他们会及时提供帮助。
“我们有啥事儿都找巡防,人家热心肠着呢。”听到附近居民的赞扬,赵卫华谦虚地说:“我们一般处理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谁家水管坏了啊,路上遇上醉汉需要帮助啦,帮人指个路啦,遇到大事、突发性事件,我们就要移交警察处理了。”
晚上10点半,街上行人渐渐稀少,深秋的寒意阵阵袭来,坐在四面漏风的巡防车上,寒风飕飕地吹在脸上,记者开始瑟瑟发抖。看到记者的窘态,赵卫华笑了:“现在这天气还算是好的,冬天穿军大衣都不御寒,只好在衣服里一层层地套毛衣、护膝。”即便是这样,工资也不高,做了3年多巡防队员的赵卫华却没想过调换个岗位,“我们解决的事儿虽小,但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遇到的困难,大伙一有事儿就直接找我们,这种信任让我一直舍不得离开。”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