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从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转岗到了科室的心电图室,可每到扎针的时候,病房里的老病人还是会要求“能不能让小刘给我扎”。值班护士大都会一路小跑去找刘洪涛。刘洪涛也都会在忙完手中的工作之后,再一路小跑着进病房,熟练地消毒、扎针、固定针头。
CCU病房里一般都是老病人,出院、再住院。来的次数多了,有些病人就和原来的专门护理CCU病房的刘洪涛熟悉起来。“有些人习惯了让我扎针,咱就多跑几趟,没啥辛苦不辛苦。”刘洪涛说。
33岁的刘洪涛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一名男护士,一名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老护士”。2000年,从河南中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刘洪涛和班上的10名男生一起,成了改革开放后我省首批专业男护士。“当时大家对男护士其实挺排斥的,可能觉得男人粗心、笨手笨脚,没人愿意让我们扎针。”而当时医院的推拿科刚好想要个男孩儿,于是22岁的刘洪涛成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的一名男护士。“那时候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帮助医生给病人做牵引、拉伸,大都是体力活。男护士在体力上还真有优势。”这一干就是四年。
2004年,刘洪涛调岗到医院心血管内科,毕业四年后重新拿起了自己练了无数遍的针头。新岗位就是科室的CCU,专门护理重症病人。“一开始那些病人和家属都很排斥我,日常的护理还能接受,一到扎针时,强烈要求换人。”刘洪涛笑着说。
新岗位的工作强度高,站在20多朵“红花”中的刘洪涛心甘情愿把最苦、最累的活承担下来。“我们科室CCU的标准床位是五张,有一段时间病人突增,床位加到七张,病房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刘洪涛都是在那七张病床的缝隙中穿梭度过的:填写护理日志、扎针、换药、擦痰……往往一站就是12个小时。至今科室里还流传着他的一个小故事:2006年秋天,重症监护室一位老太太便溺湿了秋裤,老太太身边没有亲属、没有护理人员,刘洪涛二话没说,戴上橡胶手套拿着老太太的秋裤洗了起来……
临近中午,科室的医生、护士纷纷换了衣服下楼吃饭,刘洪涛却叫住了同事让带饭。“医院没有男护士专门的更衣室,每天早上只能早到一会,去医生更衣室里换衣服。中午换衣服不方便,懒得出去了。”刘洪涛尴尬地笑着。
让刘洪涛高兴的是,11年前医院里只有他和同学两个男护士,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5个。男护士也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病人的理解、尊重。“老护士”刘洪涛笑得特别开心。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