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两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加重视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市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必须作答又必须答好的命题。
如何科学谋划未来?政府工作报告用最响亮的声音作答: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几个简单的词汇,合在一起,却构成一个掷地有声的施政宣言,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感到振奋,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信心满怀。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民生问题,虽然千头万绪,虽然繁琐细碎,却始终牵动人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郑州都市区保障能力。要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围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加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 谈及民生,副市长、代理市长马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字字情真,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元法代表坦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民生”的发展战略,既申明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正确取向,也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政治情怀。
代表、委员们认为,我市近年来在保障民生方面下了大力气,但当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影响百姓生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依然任重道远。
“民生连着发展、连着公平、连着民心。”蔡红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创新惠民,办实事、促和谐;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了我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的努力,凸显了我市高度负责抓好民生改善的决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落实。代表、委员们指出,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为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而为民办实事,更要在“实”上下工夫,好事要做好,好事要做实,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盼和重托,让城乡居民生活舒心,健康幸福,享有尊严。
惠民财政“阳光”普照
保民生、办实事,离不开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
细数2011年“民生清单”,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丰厚的民生之年,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投入,给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
在这份写在老百姓笑脸上的“民生成绩单”背后,是我市不断向民生倾斜的公共财政资金。政府报告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一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改善民生的总投入达到370亿元,增长38%,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5%。
“从这370亿元的民生支出,可以清楚看到政府惠民、利民的决心。”一直关注民生的汪蕊代表认为,民生问题涉及多个领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长期的投入,65%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回应了社会的期盼,更让人看到了政府工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