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追授老人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乡邻追忆:
她对乡邻很热心
柴小女老人走了,但那台破旧的缝纫机还在家门口,上面还放着她未做完的邻居的衣服。
邻居王富姣说:“她手巧,会剪会裁,不知道帮人做了多少衣服。附近三四个村的娃子,都穿过她做的衣服。”
44岁的张瑞兰也含泪向记者夸柴小女是难得的大善人。“我家两个孩子的棉衣、棉裤都是柴小女给做的!”张瑞兰说,我的女儿出生前,我找到柴小女说:“孩子快出生了,我不会做小衣服。”柴小女说:“你不会做,我给你做。”几天之后,张瑞兰挺着大肚子,拿着几块花布找到了柴小女家。老人拿出剪刀,横竖几剪刀,衣服样子就剪了出来。又拿出自家的棉花,装进花布内,然后坐在缝纫机前,把衣服做好。
老人的二女儿程秀丽两年前就买了布,让老人帮忙给儿子做个棉袄,但至今也没有做。老人曾对程秀丽说:“你是亲闺女,做不做都不会责怪我,我先给别人做。”
“妈妈答应等冬天闲了就给我儿子做,可是我再也等不到了。”程秀丽哭着对记者说。
柴小女生前有一个削发剪,那是老人为帮村里人理发而专门买的。她的家也因此成了村里的“义务理发点”。
邻居张义民说起柴小女老人,至今感激不尽。张义民去年11月生孩子时,正巧丈夫有病。深夜12时,柴小女老人打通120电话,陪同张义民乘救护车赶到医院。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家属去了,老人才回家。
80岁的李玉婷老人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玉米熟了也没人收。李玉婷说:“出事的五天前,她到我家说帮我掰玉米去,说完,就骑电动三轮车拉着我到地里掰玉米。那天很热,俺俩汗都湿透了衣服。一个多小时,俺俩就把我种的那点玉米掰完了。”李玉婷说:“她怕我孤独,就经常来我家串门,陪我说话。有时带着几个刚蒸好的馒头,说买的不好吃。吃完了,又把新蒸的馒头送来。”
李玉婷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柴小女对自己的帮助。
柴小女老人到底帮助过多少人,没有谁能统计清楚。红堰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彦说:“她是这一带出名的热心肠,大好人。不论谁有难事找她,她都不会拒绝。”
程建军在救人地点指着垮塌的漫水桥说:“这座桥是10多年前集资修建的。当时老人家庭条件也不宽裕,但还是率先拿出了800多块钱。一年前桥被洪水彻底冲垮后,村民们上对岸得绕几十里地,她还经常念叨着啥时能把桥再建起来。”
“这样的好人走得太突然了。”村民们纷纷叹息。
“急溜溜的湍河水哟声连着声,连绵绵的伏牛山哟峰赶着峰。湍河水是歌那就叫个响哟,伏牛山是碑,那就入云空……”这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首古老的歌谣。如今,再唱起这首歌谣,不少人都想起了柴小女。
柴小女老人走了,但她却用生命在湍河岸边树起了一座丰碑……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