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撑伞哥"雨中为车祸伤者撑起生命"尊严"/图

2012-04-17 10:13:14 来源: 东方今报
字号  

  一把又一把,传递关怀

  他的身后撑起更多伞

  看到赵海峰撑伞后,围观的30多位市民也过来帮忙,自觉围在一起保护现场和伤者,并商量如何帮助伤者。

  这时,有人认出了伤者,马上用电话联系伤者家属。此时,一位大娘也将伞撑开,默默地举在赵海峰头上为他遮雨。赵海峰身后,越来越多的雨伞撑了起来。120赶到后,经医生检查,伤者因伤重不治身亡。

  11月16日,四川《天府早报》刊发了第一篇报道,报道了赵海峰的“举手之劳”,被网络转载后迅速扩散,感动了朱德故乡仪陇县,也感动了四川以及全国网友,赵海峰被称为“撑伞哥”。

  有人说,蔡华娟不幸地离开了人间,但赵海峰为她撑起了生命中最后的尊严。

  【父母态度】 是个人就该这样做,有啥可说的?

  天府早报的记者蒋超和胡科,第一个报道了赵海峰的“举手之劳”。

  初见赵海峰,他在蒋超的眼中是一个笑起来略显羞涩的消防兵。蒋超记得,在仪陇中队采访时,赵海峰站在消防车旁,双手不停地搓捏衣角。26岁的他已经当兵6年,喜欢篮球,开车技术也相当好。形容赵海峰的时候,蒋超说,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淳朴的小伙子”。在“淳朴”的前面,蒋超用了两个“非常”来修饰。

  与“撑伞哥”对话时,蒋超刚开始也未能免俗,像采访其他“英雄”一样,按照套路追问:“为什么要救人?”但赵海峰简短而又有些拘谨的回答,让蒋超认为自己的追问显得如此之傻。“真没想到什么,就是本能,就是觉得应该救。”他不断地如此重复,双手依然在搓捏衣角。

  赵海峰的淳朴让蒋超震撼,以至于蒋超在记者手记中写道:“是本能,更是人心。当‘小悦悦’等事件引发热议时,这位兵龄6年的河南小伙子,让我们心中一暖。”

  昨天晚上9点多,东方今报记者电话联系到赵海峰。听到亲切的乡音,海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自己被父母“训”了。

  原来,赵海峰昨天下午给父母打电话时,顺便说了一下自己“走红”的情况。父母感觉很奇怪,这么小一件事儿,“只要是个人就该这样做,这有啥可说的,有啥可上报纸的呢?”以至于父亲认为他太张扬了,是他到处跟人说的。

  来自河南濮阳南乐县梁村乡张村的赵海峰,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虽然家里并不太富裕,但“在老家人缘很好,朋友也特别多”。说到这些,赵海峰甚至有点自责,在河南老家那么多热心人,估计谁看到都会帮忙,自己这么“红 ”是有点不该。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