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开封市情简介

2012-05-28 16:31:55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准的《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确定开封的城市定位是:“河南省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全市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人口480万,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封是一座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城市。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在开封2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开封城虽屡毁屡建,但城址和中轴线始终不变,被誉为城市发展史中罕见的特例。同时,开封城下还叠压着5座城池,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被著名历史地理专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誉为“活的化石”。目前,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其中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繁塔、焦裕禄烈士陵园7处文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25处,国家4A级旅游点4处。龙亭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包公湖景区被命名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宋代特色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齐备,史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城市和文明景区工作。开封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1/4,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是一座资源禀赋优越、投资领域广阔的城市。开封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5.6亿吨,天然气含量485亿立方米。开封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国家小麦、花生、棉花重要产区,所属五县小麦、棉花、花生跃入全国百强县,4个县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西瓜、花生产量居河南之首,大蒜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开封还是国家奶山羊基地、细毛羊生产基地、淡水鱼生产基地,畜牧业总值、人均产值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尉氏县贾鲁河滩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鱼鸭混养基地。开封工业已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化工、医药、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并在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新领域取得较好的业绩。其中,空分设备、阀门、仪表等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自身的发展活力、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以及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先后有泰国正大集团、新加坡亚太集团、北京汇源集团、南京雨润集团、广东科龙集团、辅仁药业集团等知名企业落户开封,开封正日益成为中外客商的投资热土。

  开封是一座承东启西、联南贯北、区位优势独特的城市。开封自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原逐鹿的重要战场。今天,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开封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开封西距郑州国际机场50公里,陇海铁路横贯全境,京广、京九铁路左右为邻,黄河公路大桥横跨南北,310、106国道纵横交汇。京珠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日南、阿深高速公路,加上即将开工的开封至郑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使开封成为国内少有的高速公路密集交织的城市。目前,全市已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新格局,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以运输半径短、综合运营成本低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理想之地。

  开封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科教基础较好的城市。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从宋代勾栏瓦肆中流传下来的各种民间艺术,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戏曲之乡”,开封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作为“书画之乡”,这里在宋代曾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现代开封书法绘画不断创新,有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近百人,开封翰园碑林已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宝库。作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国宝。作为“盘鼓艺术之乡”,开封盘鼓参加了香港、澳门回归和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并多次在全国民间艺术大赛中夺得金奖。作为“菊花之乡”,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部菊艺专著,种菊、赏菊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有“汴菊甲天下”的美誉。每到菊花盛开时节,开封都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在’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开封菊花一举夺得四个第一,确立了“开封菊花甲天下”的地位。目前,开封菊花花会已成为河南省一年一度的重要节会。作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品,2004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汴绣展上引起轰动,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开封是荟萃南北精华的“豫菜”发祥地,饮食文化具有“名店、名吃、名产”的特色,素有中国烹饪始祖之称的伊尹就出生于开封。开封还具有优厚的教育资源。科教网络遍布城乡。创办于1912年的河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侯镜如、袁宝华、邓拓、姚雪垠、周而复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各类人才。具有百年历史的开封高中,走出了13位院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都出自开封人之手。古城开封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现代文化氛围,正日益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上一座秉承传统、富有特色的文化强市。

  开封是一座全面开放的城市。北宋时期的开封,就是一座开放度很高的国际性大都会。今天,开封已与日本国户田市、美国威奇托市、韩国永川市以及国内的乌鲁木齐、连云港、上海市普陀区等结为友好城市,同荷兰亨格洛市、以色列莫茨金市、葡萄牙费拉市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2届,已成为河南省的重要节会和传承友谊、扩大交流的平台。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老城区向西扩展,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达29.5亿元,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的新城区。2004年5月,在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上,开封市与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共同签署了《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交流与遗产保护南京宣言》。同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的新亚欧大陆桥协调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开封市与国内外城市达成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共识,共同通过了《乌鲁木齐宣言》和《新亚欧大陆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路线图》。

  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市八次党代会以来,开封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汴、开放引进、旅游带动、加快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呈现出稳定和谐、蓄势待发、全面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在宏观调控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市经济全面提速,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经济、县域经济、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六个新突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实现利润增长42.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内资到位36亿元,增长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4%,外贸出口增长29.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0.7%,贷款余额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3%。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3亿元,分别增长46.4%和60.6%。

  开封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改革开放20年来的成功经验,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六大战略”,构建和谐开封,经过两年的努力把开封发展带入快车道,努力把开封建成中原城市群中更具魅力的经济大市和文化强市。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汴旅游观光、投资置业,与我们一道,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作者: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