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从零到4A——安阳马氏庄园

2012-05-28 16:42:45 来源: 大河网
字号  
  一、马氏庄园简述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四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401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该庄园于抗日战争初年归为公有,历为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蒋村完小和蒋村粮站等单位占用。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政府数次拨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特别是在今年的4月30日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马氏庄园第一届文化旅游节”活动,成为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区。

  二、马氏庄园简史及布局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三、马氏庄园集锦

慈禧太后下榻处

  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该厅木隔扇上还篆刻有“眉寿无疆”的字样。

光绪皇帝下榻处

  该居室在慈禧太后下榻处的后院东厢房。马吉樟在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义后回家曾在此居住。1902年1月1日,光绪皇帝随同慈禧太后一同返京时,曾下榻于此。

马丕瑶旧居

  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

马吉森旧居

  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

马青霞旧居

  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

马氏家训

  中区中路二门内设置木屏门一道,门扇上刻有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家庙门楼

  下层辟门洞三道,直通家庙内院。中洞门额镶嵌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马氏家庙”石匾额,刻于光绪六年(1880年)。东西门洞额分别镶嵌“追远”、“庇根”石刻匾额,为马吉樟所书。其上为读书楼,五间。马家子女凡学习成绩佼佼者都必须在这里苦读,以应科举考试。

享堂

  享堂为马氏家庙的主要建筑,名曰“聿修堂”,五间硬山顶式灰瓦房,前带廊。内设马丕瑶以上四代祖先神龛、牌位及祭器等。堂前建一宽敞的祭祀平台。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分别下榻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东、西厢房。6月22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此院的堂屋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刘邓大军的三点重要指示,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军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慑南京的作战任务。6月30日刘邓大军在张秋镇至临濮集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龙抱槐

  龙抱槐为马氏庄园一大奇观。它位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内。一株胸径约20公分的葛藤犹如一条巨龙,平地卧起,向上缠绕在附近的一棵古槐上,故而得名,它们像一对亲密的异性兄弟一样,互为依存,相映成趣。

慈禧赐马丕瑶“寿”字轴

  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丕瑶服阙入都,先后两次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慈禧为庆贺自己十月的六十大寿,于九月二十五日御笔亲书“寿”、“福”二字及如意、蟒袍、尺头等,赏赐给马丕瑶,以示对其卓著政绩的褒奖和鼓励。

  “寿”字轴,长2.87米,宽1.08米,撒金粉红地,正中书一巨型“寿”字,行书。字首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朱红御印。寿字两侧为楷书款,右款书:“慈禧端佑康颐豫庄诚寿钦献熙皇太后万寿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左款书“赐头品顶戴前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臣马丕瑶”。

马丕瑶“进士第”匾

  匾长241,宽99,厚4.5厘米。木质。金黄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进士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大理寺卿稽查右翼觉罗学郑敦谨大总裁经筵讲官工部尚书尚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镶白旗蒙古都统倭仁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万青藜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熙麟为”,左侧书“同治元年壬戌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名贡士殿试第三甲第二十名朝考第三等第十七名赐进士出身马丕瑶立”。均为仿宋体。

马吉樟“太史第”匾

  匾长242.5,宽99,厚4.5厘米。木质。黄金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太史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式第二百九十五名贡士九年癸未保和殿复试第一等第十四名殿试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赐进士出身”,左侧书“朝考第二等第七名授职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均为仿宋体。

文昌阁

  文昌阁座落在马氏庄园附近的东南方。底层高台基,中辟一石券门洞,为通道。台上建“一殿一包厦”建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给人以古朴、典雅和神秘之感。马氏家族乃儒家书香世家,特别重视科举,追求功名,自然非常敬奉文昌帝君。

马氏义庄石刻匾联

  马氏义庄座落在中街的北区之西,是马丕瑶专为救济鳏寡孤贫而修建的。其大门额镶嵌“马氏义庄”四个大字的石匾额。两侧为“万支本是一身田制鱼鳞聊赡我亲疏族党”、“富贵敢忘微贱清分鹤俸先给他鳏寡孤贫”。匾联均为马丕瑶撰书,行书。

[作者: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