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即 时|郑 州|河 南|心通桥|郑州通|微中原|图中原|娱 乐|社 会|教 育|房 产|汽 车
您当前的位置:中原网>>新闻专题>>最新报道

何平“新九论”之三:破解难题的战略抉择

2012-07-17 08:10:59大河网-河南日报

  (三)难题使我们清醒忧患。

  30多年改革开放,使河南走进了经济大省的行列,但经济大省并非经济强省。举目四望,新旧矛盾纠缠不休,交织出好坏并存、利弊伴生的复杂局面,挤得我们左不是,右不是,进不得,退不得,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翻开中国地图,镶嵌在“七色板”里的河南,面积不算大,却神奇地养育着一亿人口。

  有时候,一个数字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分水岭。去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嬗变;反观河南,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十个百分点,农业人口依然占据大头。

  中原大地,城市人流如织,村庄星罗棋布,4.7万个行政村、18万个自然村密密麻麻“生长”在这片狭小空间里,占地面积比城市居住和工矿企业用地之和还要多出近一倍。

  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河南怎样才能实现集约化发展、宜居化布局、优质化提升?

  (四)难题是发展情势倒逼。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眼下的河南,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资源的矛盾,像拉紧的琴弦,已经绷到了不能再绷的地步。

  河南之难,不是理论家坐在书屋里的空自叹息,也不是经济学者在研究室的数学推演,而是严峻现实的重压、发展情势的倒逼。

  项目签约了,而用地指标却找不到:

  全省每年用地需求近80万亩,国家下达的指标却不到30万亩。招商引资虽硕果累累,项目落地却困难重重,心急的是投资者,尴尬的是我们自己,土地紧缺已成为很多地方头痛的“紧箍咒”。

  新房盖好了,可生活环境依然糟糕:

  13462户人家中,近一半对村镇公共服务和卫生条件最不满意——舞钢市枣林镇的民意调查,是河南农村的今日素描:穿西装吃井水,住“别墅”烧地锅,上学不得不起早摸黑,小病也得四处奔波……

  就业有谱了,却“背井离乡”往外跑:

  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少,家门口的企业却不多,缺少产业的吸附和集聚,大批青壮劳力不得不离妻别子、远走他乡,人稀了,村空了,袅袅炊烟升起的传统村落正在走向衰落。

  轿车梦圆了,还通行不畅快不了:

  “想快,飞过去”,写在车上的“调侃”,述说着河南城市的日日之烦:蜂拥而来的进城大军,超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城市病”从大都市正在向小县城蔓延。

  ……

  (五)难题让我们直面症结。

  缺少足够的空间平台,缺少宽松的环境容量,缺少丰裕的资源条件,加快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过上更美好生活的诉求不断高涨……

  河南,要用比沿海发达地区更短的时间,完成现代化进程,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段“压缩的时间”;

  河南,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与日臻完善的国内大市场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大势推给我们的,是一个“叠加的空间”。

  “老四难”在别的省是问题,在河南却成了难题;“新四难”在别的省不好办,在河南更棘手。

  “老四难”点明了发展之困,“新四难”揭示了转型之痛,“难上加难”折射出“三化”不协调是制约我省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一重重关隘,滞缓我们攀登的步履;一道道难题,刺痛我们敏感的神经。历史上的中原,蹉跎艰辛;现实中的河南,何其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