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破难必转,转中破难。
破解难题,需要转变思维。在“两不牺牲”的承诺下,我们也许要放弃一些指标,着力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承受度的关系;我们也许要放弃一些数据,着眼于长远利益,让环境和资源都喘口气。因为我们要的不是畸形的发展,而是经济繁荣、生活改善、社会文明、道德进步的和谐社会。
面对难题,往往从一个侧面无从下手,但换个角度就柳暗花明;按老思路、老经验、老套数可能一筹莫展,但用新观念、新办法、新机制则茅塞顿开。
难与不难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本来不难,如果不作为,就可能变成难;倘若难中不破难,就会难上加难;只有克难攻坚,难题才不难。
有难不知难,就会盲目乐观;有难不识难,一定畏缩不前;有难不破难,势必贻误发展。
(七)任务紧迫,果断抉择。
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个难题让河南的决策者百思待解:
到“十二五”末,河南城镇化率接近50%,1000万农民“化入”城市,但依然还有5000万人生活在农村,如何让这一庞大的群体,也能共建共享现代文明,靠传统的城镇化很难办。
行思中原,碰撞思想;交锋观念,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奋起破难,决策者达成共识:不转无路可走,不转难题难解,弥补传统发展方式的缺陷,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河南的现代化进程才有可能在城市、农村协调发展,让亿万中原儿女都能分享到发展成果。
(八)把握契机,科学抉择。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发展的滚滚大潮,中央的殷殷嘱托,省委的科学决策,群众的生动实践,在黄河两岸同振共鸣,在中原大地激荡交融,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人心共识日益凝聚,战略定位愈加清晰,光明大道精彩展现。
这条路,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打造一个新型城镇化的河南示范区;
这条路,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打造一个新型工业化的河南试验区;
这条路,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打造一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河南先行区。
(九)抓住本质,创新抉择。
中国问题讲来讲去,根子是“三农”问题,不抓住根本,矛盾难解;河南难题说来说去,症结是农民问题,不对症下药,沉疴难除。
这条路是务实发展的结晶、实事求是的硕果: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不是简单地追求城镇化率,而是考虑到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焦点都在乡村,只有农村的面貌真正变了,农民的生活确实好了,中原大地才会焕然一新。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河南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是城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联动发展、共荣共生的城镇化,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和凝聚力。
这一新尝试,以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点,具有高度的开创性和包容性。
这一新探索,就是以城镇化理念来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来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农村。
(十)新型城镇化引领,短板变长板。
人口大县往往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在河南,各地历史条件不同、经济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人口数量不同带来的不平衡、不协调,加剧了城乡二元矛盾。城镇化率低,无疑是我们最需补齐的短板。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将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突破口,把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推动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的跨越,短板自然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