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家境不太好的她练举重皆因姐姐
□见习记者 施杨
晚上8点左右,在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内,师生们早早的聚集在综合训练馆内等待比赛开始,此时距离女子举重58公斤级的比赛还有两个多小时,学生们一个个手握红旗和横幅,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这场比赛的夺冠热门李雪英曾在这所学校学习和训练了三年时间,她的启蒙教练万春也一早来到这里。
“我对她有信心。”说起李雪英,万春的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兴趣是关键 勤奋加刻苦
万春告诉记者,李雪英走上举重这条路,受她姐姐的影响很大,超越姐姐也成了李雪英最大的心愿。“雪英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练举重对她来说就是一种兴趣爱好,正是因为有了兴趣,雪英在训练的时候就特别起劲。”万春笑着说。
跟姐姐一样,李雪英身上也具备举重方面的天赋。“进入市体校才一年多时间,雪英在身体机能、动作协调方面就表现出了长足的进步,一看就是一块练举重的好材料。”只有天赋还是不行的,像举重这项“斤斤计较、千锤百炼”的竞技项目,训练也至关重要。“雪英训练非常刻苦,也非常勤奋,而且在训练方面就是一个倔丫头。雪英的训练从来不用督促,除了教练要求举完的重量外,她还经常加练,一个动作练不好,她就反复加练,直到练满意为止。她到省队、国家队后依然如此。”谈起爱徒雪英训练时的一丝不苟,万春很是自豪。
李雪英在郑州市体校训练了近3年的时间后,才进入到省队。万春回忆说:“雪英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市体育局李庆山局长当时正担任市体校校长,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与其他校领导一起商议后,决定免除雪英在体校训练的全部费用。这无疑解决了雪英的后顾之忧,她也就能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去了。后来雪英到了国家队后,市体校每逢过年还经常委派我去北京看她。”
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带给李雪英的就是一笔财富。万春颇有感触地说:“雪英常跟我说,她要是练不好,就对不起培养她、关心她的人。如果没有在市体校、省队、国家队的好环境,她根本不能成功。”
“英妹子”一举成名
李雪英,1990年5月15日生于河南舞钢,中国女子举重队58公斤级希望之星。她取得的辉煌成绩:2007年布拉格世青赛,举重5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冠;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比赛,以251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平世界纪录);2009年世锦赛58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58公斤级抓举冠军;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58公斤级总成绩冠军;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58公斤级抓举冠军(103公斤);2012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58公斤级冠军(抓举110公斤、挺举140公斤、总成绩2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