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当一些中国城市居民仍对10多天前的北京特大暴雨心有余悸时,台风“苏拉”和“达维”已在太平洋上生成,一路裹挟强风暴雨向太平洋西岸沿海袭来。2日至3日,中国东部经受住了罕见的“双台风”考验。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大陆各地尚未发布人员因灾死亡的报告。
3日6时50分,有巨无霸之称的第9号台风“苏拉”,在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登陆,这是其在2日早些时候登陆台湾花莲并引发特大暴雨后的二次登陆。而堪称“苏拉”姐妹的台风“达维”,则于2日21时30分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2级。
面对严峻的大风、暴雨、潮汛三碰头,中国中央气象台2日13时发布了今年以来第一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红色是这个预警体系中的最高级别。
事实上,两个台风在24小时内前后登陆中国的情况在半个多世纪中十分罕见。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长安介绍,1949年以来,这是第二次遭遇。上一次出现在2006年,当时台风“宝霞”和“桑美”也是一前一后登陆,造成较严重的损失。
他补充道:“与单个台风登陆不同,两个台风前后登陆,不仅影响范围十分广泛,防台的战线拉得很长,国家投入防御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很大。”
挑战不止于此,对于鲜有防范台风意识和经验的中国北方地区而言,“达维”是1949年以来首个以台风强度登陆长江以北的热带气旋。这意味着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山东省、辽宁省及周边将迎来强降雨。山东省为此发布了其史上首个台风红色预警。
而几乎与此同时,横贯中国东西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也正在面临主汛期的大考。1日,正在河南考察黄河防汛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严密防控,做好台风“苏拉”和“达维”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温家宝说,9号和10号台风是姊妹台风,强度大,可能会深入内陆地区。要着力做好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重视防御台风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太湖等流域汛情的影响,把这几个流域防汛和防台风工作结合起来。
“双台风”过境的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及辽宁等省份和流域严正以待。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办3日8时初步统计,苏浙闽鲁4省紧急转移54.9万人。
2日19时30分,伴随着“苏拉”临近而逐步加大的风雨,福建霞浦县牙城镇的群众转移工作迅速紧张有序进行。在洪山村村部避灾安置点,牙城镇干部和牙城边防派出所干警为70多岁的黄道苗夫妇送来救灾品。牙城镇洪山村乌岐自然村天然避风良港停满近两百艘渔船,所有船员都已转移上岸。
在福建全境,12位省领导分别带队赶赴福鼎、福安等15个县(市、区)检查指导台风防御工作。截至8月2日统计,省防汛部门发布台风预警公益信息3085万条次,当地有59337名海上人员上岸避险。
在上海,为防范“双台风”,目前中国在建的最高建筑——总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的各施工环节,都做好了防范台风的加固准备。高338米的钢平台上安装了风速仪,一旦测得风力超过6级,所有施工都将暂停。2日恰逢上海中心大厦启动安装主楼外幕墙,经前期实验,其设计标准可以抵御特大暴雨和13级台风。
在京沪高铁的终点上海虹桥站,铁路工作人员对车站内的广告灯箱、雨棚、候车设施等进行了排查和加固。车站还组建了应急小组,防范列车晚点等情况,第一时间公布铁路各车次动态信息。
“城市下立交一旦积水,公安消防部门立即实施封闭”,这是此次上海防范台风袭扰的新招,不少市民认为,这是从前不久华北地区特大暴雨中获得的城市管理经验。上海交警部门梳理了全市142处下立交、14条隧道和103处易积水路段,制定交通疏导和分流改道措施。
“达维”3日凌晨4时中心进入山东境内,知名旅游城市青岛海边的涌浪十分汹涌。在青岛栈桥景区,海面已经涨到与栈桥路面基本平行,一浪打过来都会将栈桥淹没,栈桥南端的回澜阁如飘浮在海中一般。警察在沿海一线拉起了警戒线,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据中国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团分析,由于今年中国汛情发生早、范围广,土壤含水量高,随着“双台风”登陆和黄河长江洪峰的到来,下阶段还将面临山区地质灾害、城市防洪排涝等艰巨考验。各地超警戒水位的河流也是防灾重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敏教授认为,灾害频发考验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和城乡统筹能力,从灾害预警到人员疏散,再到防范次生灾害,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放在首位。罕见水患灾害也再度警示,从制定可持续性的城市规划,到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减灾从身边小事做起”。
据了解,在“双台风”登陆之际,3日上午又有新的热带气旋“海葵”在太平洋上生成。为普及防台风知识,中国中央气象台在其网站上特别发布了台风防范“三字经”及图解漫画等。
“船回港,人撤离;低洼处,勿停留;易灾区,速转移……”一些通俗易懂的语句,提示每个中国人尽己之力、防灾减灾。(记者许晓青强力静 胡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