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产方式变革,农民身份转换。
人多地少的矛盾,分散经营的限制,让河南农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咋折腾也脱不了贫,咋摆弄也发不了财。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实现集约经营、规模开发,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效益,农业最终将变成产业。
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大批农民,可成为“职业农民”,更多的可转化为产业工人,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拉动内需提供充足的消费终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转换身份、体现价值、实现梦想。
(七)生存方式变革,田园社区文明。
农村脏乱差多年积弊,农民盖房子各顾各家,结果是院里窗明几净,院外杂乱无章,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打破旧格局,规划新社区,就能使分散的农村人口和资源得以集聚,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基础设施延伸下来、公共服务覆盖过来、现代文明辐射开来,农民在社区里就拥有水、电、气、暖、电话宽带,拥有超市、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成为“不进城的市民”。
安居了、乐业了、遂心了,谁还愿离乡背井谋生?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谁还愁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不能迎刃而解?
(八)社会管理变革,乡邻和睦安康。
“王村”、“张庄”、“刘寨”……河南村庄的命名,有很多源自当地人口最多的姓氏,社会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亲情、乡情和友情连接的基础网络来实现。
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涉及长距离、大规模的流动和搬迁,不破坏现有本土文化特色,不割裂现有农村社会关系纽带,传统社会中普遍珍惜的乡村文化基因将得以传承,普遍认同的管理网络将得以存续。
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将覆盖,管理功能更完善,管理水平要提高,这将带来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向社区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转变,由此将带来必要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
(九)生活方式变革,这边风景真好。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大多数河南农民都会过上这样的日子:
清晨,从漂亮宽敞的单元楼出来,在社区的早点摊儿吃放心早餐,到附近的产业集聚区或社区的“乡村车间”上班,像城里人一样,尽享工作创业之乐。
傍晚,到社区超市买买菜,到幼儿园接接孩子,到林阴道上散散步、健健身,像城里人一样,尽享生活恬静之美。
入夜,在自家电脑上上网,与亲朋好友聊聊天,发微博,看大片,像城里人一样,尽享科技进步之便。
周末,三五个好友到社区服务中心写写字、下下棋、跳跳舞、唱唱歌,像城里人一样,尽享文化甘甜之果。
星期天,家人团聚进城逛逛街、购购物、散散心,像城里人一样,尽享天伦相守之福。
无喧嚣之乱耳,有乡音之温馨;无壅塞之烦苦,有田园之惬意。城乡不再阻隔,生活如沐春风,这是何等令人向往的快意人生!
对于习惯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社会形态“二元风景”的人们来说,这又是何等不可思议的颠覆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