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新
一项决定改变历史:2004年底,省委工作会议宣布,2005年起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延续千年的“皇粮国税”在河南宣告终结。
一项工程深得民心:从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承诺为民办实事活动,连续8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扎扎实实办实事,持续深入惠民生。
一条路子走出新意: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结合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在开辟第三条城镇化道路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河南6000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科学发展,民生为本。这些与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反映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我省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生动轨迹。
民生改善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据统计,2006—2011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31%。
劳有所得,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商丘夏邑县农民胡彩丽最近从南方务工地返回家乡,成为该县产业集聚区纺纱线车间的一名挡车工。让她倍感惊喜的是,在这里竟然与10年前一起外出打工的好姐妹不期而遇。
如今,在河南,在家门口就业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465万人,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
劳动力的流向,是区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有专家这样评价,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首次实现省内转移人数超过省外,意味着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不但有了量的突破,而且有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