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城镇化率、人均GDP等各项指标看,还是从郑州发展的现实要求看,郑州市都到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也必然是最大的责任承担者。”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的话掷地有声: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郑州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型城镇化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的重要工作,”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懿充满信心,对于这项促进郑州土地资源盘活、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环境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必须只争朝夕抓落实。
“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保障民生、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开发的全新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郑州市委常委、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张建慧说。
2011年9月,郑州市十次党代会上通过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2年新春伊始,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更是响亮提出:郑州,要奋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引领的先行突破,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
此时的新型城镇化,已不再作为一个概念存在,而渐渐丰富为一条发展主线、一套实施方案、一个完整体系、一种思路嬗变——
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是千万人口现代化都市区。要经过五年的持续奋斗,基本形成郑州都市区城乡一体的全域城镇化框架;基本形成都市区“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以及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廊道体系;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四类社区建设初具规模;都市区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布局;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厚重郑州的历史文化展示与发掘显著提升;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心城区按照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建设与项目布局基本实现,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到2015年,形成郑州都市区框架结构和重要内容体系,把郑州建设成为千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都市区,人口规模达到95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950平方公里。
郑州新型城镇化以六个切入点为内容。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二是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三是加快“四类社区”建设,即城中村改造社区、旧城改造社区、合村并城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各城市组团要至少建设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按照宜居宜业原则进行建设,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五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推进中心城区“六旧九新”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六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郑州新型城镇化具有“六新”特征,即“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新”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区别、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的区别、新型城镇化与“三化”的关系,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