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夜里,晚报爱心公益社的爱心网友再次走上街头,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棉被,这次一共购买了200条棉被,当晚送出去150条,中央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和省内其他媒体都作了报道。
通过走近深夜里露宿街头的外来务工人员,网友们也深深了解到他们的艰辛和他们身后的一些故事。
镜头一:网友把棉被轻轻地盖在他身上
在铭功路和解放路口东北角一座大楼的一角,一位老人自己蜷缩在墙角,破旧的被子裹着一身破旧的毛衣,身边放着一个白色的涂料桶和日常生活用品。
爱心网友把一条崭新的棉被轻轻地盖到了他的身上,他连忙起身说:“谢谢!谢谢!”
老人姓吴,72岁,来郑州打工已经有五六年,平时干些农艺杂活,有时候会跑到中牟帮别人剥蒜和在街头帮忙搞绿化,每个月不到1000元的收入。
“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刚才看到你们拿着被子给别人送,没想到自己会有。”
老人说,老伴去世早,自己把两个儿子带大,孩子都去外地工作了,他一个人在老家,靠打工养活自己。
镜头二:年轻小伙子打工挣钱,好回家过年
在中州大道和东风路口的桥下,有一群露宿的民工,网友们把棉被一一送到并帮他们盖上。
这批民工大部分来自周口太康,聚在一起,有活一起干,晚上就露宿在街头,白天就在附近等活。
突然,从躺在地上的民工中传来几声清脆的咳嗽声,原来是一个小伙子在咳嗽。
小伙子姓陈,也是周口太康人,25岁,去年刚结婚,打算来郑州打工挣点钱好回家过年,最近天气寒冷不小心感冒,已经咳嗽半个月了。
记者问起家里的情况,他还没有孩子,还没有打算要孩子,两口刚结婚生活紧张,目前妻子在义乌打工,他们打算挣点钱再说要孩子的事儿。
镜头三:大冷的天只盖一块塑料布
在铭功路的一座大楼下,几个民工都蜷缩在大楼的旋转门旁边。
突然,网友“FRV老景”说道:“天哪,你就盖块塑料布!”只见靠墙角的地上躺着一名中年男子,网友“FRV老景”掀开他身上的铺盖,大伙一看,是一块薄薄的广告喷绘布。
“你这怎么能行啊,这不把身体都冻坏了!”大家都惊诧地喊道。随后,网友们把这名男子的喷绘布拿掉换上被子。
“一天也没找到活,天黑了没办法就在这儿凑合一晚上,出来身上就带了几十块钱,只好在路边捡了一块广告布盖着。”男子说。
镜头四:干点活儿,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北环和南阳路立交桥下,也聚集着一群民工。一位躺在民工人群里的老汉看到网友们给他盖上新被子十分高兴。
老人姓暴,今年66岁,来郑州已经8年,平时都是跟着其他民工在工地上干点杂活,每天能赚个30多块钱。
老伴生病多年,看病需要花钱,他就出来打工挣钱钱补贴家里。“俺老伴身体不好,看病花了不少钱,我这也是为了多挣点钱才出来。”
老汉说,自己是等零活的,一个月下来也就能攒五六百元钱,孩子们在外地打工挣不了多少钱,希望自己干点活儿减轻家里的负担。
郑州晚报公益社微博上线后,通过爱心活动的传播,已经得到了网友的肯定,大家在一起献爱心、做公益,共同努力树立郑州向上向善的形象,传播“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