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2月16日电 题:“70”后春节“怀旧消费”找年味
作者 师红垒
稍不留神就能吹破的琉璃布袋,能发出哐啷哐啷声音的滚铁环、大大牌泡泡糖....。.这些盛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儿童玩具和零食,在蛇年春节市场刚一“露面”,便吸引大批“70后”消费者争相购买。这些“90后”和“00后”根本叫不上名字的物件,一时成为“70后”重温童年、找回年味的载体。
“怀旧玩具”贩卖的是记忆
“轻轻吹的话,那个玻璃底来回震动,就会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稍微不留神就能吹破。”16日,郑州市民张继伟在人民公园门口给6岁的儿子买了一个风靡70年代的玩具——琉璃布袋。他边向儿子示范玩法边说,吹的时候只要掌握好力度,就不会吹破。
35岁的张继伟回忆,当年最常玩的玩具是滚铁环和自制的摔包,而琉璃布袋则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一个。“除了琉璃布袋,能发出声响的泥叫虎、辈辈猴也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玩一玩。”
“在童年的记忆中,年味一直是和这些玩具紧紧缠绕在一起的。”“70后”中学教师张燕妮认为,如今多数人普遍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今可以承载年味的物件太少了。
张燕妮说,7岁女儿平时的玩具很多,即使到了过年也没有特别想拥有的东西。“但今天带女儿逛城隍庙时,看到这些70年代的玩具,自己反倒有了一丝悸动,儿时过年的感觉也一下清晰了。”
多年在郑州市城隍庙出售民间工艺品的张翰祥老人介绍说,往年他一般都是在春节期间出售烙字的葫芦及各种泥塑小挂件,销量一直平平。但今年他尝试销售泥叫虎、辈辈猴、泥泥狗这些传统玩具,很受40岁左右的人欢迎。
“他们看到这些玩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都是‘是我小时候过年玩的东西’。”张翰祥说。
“怀旧零食”找回舌尖上的童年
就在怀旧玩具重现蛇年春节市场的同时,“70、80后”小零食也随之进入民众视野。16日,在郑州大上海城门口,一个打着“70、80后小零食专卖”的摊点被围得水泄不通。
记者在该摊点看到,北京方便面、果丹皮、大大泡泡糖、粘牙糖、酒心巧克力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小食品摆得满满当当。老板孙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小零食销量很好,价格也不贵,大部分都是5毛钱(人民币)的单价,最贵的也就是一两块钱。
32岁的李丽带着4岁女儿很快就选购了一大袋的小食品。李丽笑称,其实这些零食都是给自己买的。“小时候吃的零食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少了,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盼过年就是希望能吃上这些零食。现在好像又找到久违的年味了。”
“人们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找寻过往的记忆,所以春节期间最易掀起怀旧风潮。”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分析说,怀旧食物和玩具如今非常盛行,主要是因为青春渐逝,幼时的朋友也各奔东西,人们这时候需要以物寄情,而儿时的食物和玩具则成了最好的载体。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曾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集体怀旧的日子。冯骥才说,春节人们享受到的更多的情感是怀旧,春节其实就是个怀旧的节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