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监督”做得漂亮,更要充分开掘外部监督的“正能量”。比如在直面网络监督层面,正像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所说的那样:“暴露问题是改进工作的良机”,对待网络舆情,总的原则应该是“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既不能漠视舆论忽视民意,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草率做出违背事实和原则的决策。所以,不管是应对网络舆情,还是面对常态公共监督,因为完善了监督机制,创新了监督方法,保证了监督效能,郑州都市区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众所期待中走得愈发稳健。
直面监督,要积极转变观念,更要付诸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监督”问题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纠正那种监督就是不信任的观念,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依法依规保护监督的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事业所要求的各种监督之下。在充分发挥网民和媒体监督力量层面,从ZZIC到“心通桥”,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郑州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网上发现问题,网下解决问题”的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今年1月底,两年多来,郑州市网络问政信息平台共办结回复网民诉求和建议5万余件,办结回复率97%;通过网络媒体和网民监督,已对全市各级1363名责任人问责处理。
完善监督,需要进一步透明权力运行,打造阳光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2日的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强化“三大主体”工作,推行“三大机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作表率”,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重若千钧。但愈是在这种情况下,愈要广开言路直面监督,善纳各种批评和建言。因为唯有充分尊重了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发展中的阻碍才能一一消除;因为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各方力量,汇聚“正能量”的都市区发展,才能承载起各方期待实现真正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