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李隆:感动中国的“烈火金刚”

2013-04-07 11:51:16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晚,李隆和32名战友一起奔赴前线。经过26小时跋涉,李隆和战友们到达重灾区什邡市。

  进入现场,生命探测仪侦检发现:一栋倒下一半的6层宿舍楼一楼有生命信息。“我先上!”李隆第一个站出来,带着小战士夏竞冲进废墟里,趴在地上,用铁锤一点点敲砸楼板。

  40分钟后,被困女孩的左腿刚拉出来,一次大的余震来了,沙子、水泥直往下掉。

  “余震很大,别动!兄弟,哥把你带出来,如果有意外,对不起你父母呀,但我们是军人,别无选择!”同时趴在地上的李隆歉疚地看着夏竞。

  伴着不断的强烈余震,救援争分夺秒。随着时间的流逝,深埋废墟之下的生命体征越来越弱,搜救难度越来越大。

  “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不是我们最后的底线!只要生命有哪怕一丝微弱的迹象,我们就要努力让它绽放出光芒!”李隆给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体力极度透支的战友们注入“兴奋剂”。

  16日11时45分许,战士发现废墟下传出一声极为微弱的呼救声。

  “我上!”李隆推开其他战士,毅然钻进狭缝中,一点一点地刨开倒塌的砖墙,一块一块地撬掉混凝土块,一根一根地剪断钢筋……狭小的空间无法使用铁铲,他就用手一捧一捧往外掏,指尖渗出的鲜血和碎屑混在一起……

  10个小时后,李隆和战友终于在废墟下救出了被困人员李青松。其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余震,李隆对每一次撤离的警戒哨声,都置若罔闻。

  听说“女工卞刚芬也被困其中”,已经疲惫到极点的李隆和战友们没有停息,立即展开营救。

  “你们已经尽力了,就这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不能再冒险了,别把战士们的命再搭上。”看到现场危险情况,卞刚芬的哥哥哭劝着。

  当看到废墟旁卞刚芬11岁的女儿手里紧紧攥着妈妈的相片,哭喊着“妈妈!妈妈!”时,李隆毅然说:“不能!决不能放弃!只要有0.01%的希望,我们就要让它变为现实!不能让女儿眼睁睁看着妈妈离她而去!”

  于是,李隆带领队员爬进楼板缝隙里,对直径达50厘米的钢混构造柱及建筑坍塌物实施破拆。缝隙里空间太小,使不上劲儿,就用螺纹钢制作一个钢钎,用手扶着,洞外的战士抡大锤砸。一锤下去,震得李隆眼冒金星,手指鲜血直流,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抓紧了钢钎,大声喊道:“砸!”

  17个小时后,李隆和队友们终于硬生生在废墟深处挖出一条深达7米的“生命通道”。李隆的手终于和卞刚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但压着卞刚芬的门板死死卡住了她的身体,不时发生的余震,让救生通道和卞刚芬上方的楼板正在一点点下沉。

  这时,已经绝望的卞刚芬低声对李隆说:“你们走吧,不要救我了,求你们了!”“要死咱俩死在一块儿!要活咱俩一块儿出去!不要放弃,我就在你身边。”李隆坚定地劝慰着。

  “要不,把我的腿锯了吧。”卞刚芬要求。“你要挺住,不能轻易放弃这条腿!”李隆一边鼓励着卞刚芬,一边大声吆喝着:“刀,刀,我要切菜的刀!”

  菜刀拿来了,李隆挥刀一小时,硬是将门板一点一点砍开。18时10分,被埋124小时的卞刚芬成功获救!

  在抗震救灾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隆和战友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遇难遇险群众,其中5人生还,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人们说,他在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可李隆说:“我们是老百姓养的子弟兵,不管是大灾难还是小灾难,有危险,我们不冲谁冲!”

  2

  “我是在干一份神圣的职业”

  随着记忆的闸门渐渐敞开,李隆开始一点点卸下冷淡的面具。

  他说,入伍选择消防兵,是误打误撞。

  事实上,对于一名消防队员来说,救灾是亲历悲惨或生命湮灭的必然经历。

  起初,几乎每天都面对血腥与灾难的场景,李隆常常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睁眼闭眼都是死亡、悲痛。那时,他曾经怀疑过自己选择的职业。

  一次,从一个爆炸导致的火灾现场,抬出3具烧成炭状的尸体,死者亲属呼天抢地的情景令人心碎。 那一刻,生者痛彻心肺的嘶喊,让他彻夜难眠。

  李隆说,就从那时起,我突然明白消防兵的职责所在。灾难如此残酷,死亡或许只是瞬间,可伤痛却是扎在生者心头一把无形尖刀,永远无法消除。面对灾难,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救援时,拼命些、再拼命些!

  既然是和死神赛跑,哪怕多抢一秒、也就可能多了一分生机。李隆深知,要干好特勤,不仅要有一腔热情,还要有过硬本领。

  为迅速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他先后自学了《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等大量专业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协助编写了《消防特勤业务训练》、《高空救助要则》、《竖井救人要则》等业务资料,解决了特勤战斗编程操作缺失难题。

  为了搞清说明书未经翻译或翻译不全的进口装备机理,他利用节假日到附近大学向老师和学生虚心求教。经过一年的努力,队里配备的近千种器材和各种车辆,他样样拿得起、讲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队官兵中有口皆碑的“器材通”。

  李隆经常对战友们说:“我们消防官兵不仅是在灭火,在抢救财产,更重要的是减少群众受伤,不再看到百姓哭泣的眼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3年10月,兰考县境内黄河生产堤决口,滩区16个村庄1.8万群众被洪水围困!李隆受命带“消防抢险救援突击队”,驾驶5艘冲锋舟,运送受困群众。一天,大雨滂沱,水面风大浪急,冲锋舟搁浅,他第一个跳下去,清理缠绕在螺旋桨上的电线、渔网,用手拨开水面上游动的蛇群,推船前行。24天时间里,李隆带领的突击队救送人员342人,运送物资12吨。

  2004年1月13日下午,郾城县境内一载有49吨氯气的槽车倾翻水沟,大量剧毒气体泄漏,数万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李隆带领由7名特勤官兵组成的抢险堵漏小组,长途奔赴灾害现场后,他毅然跳上摇晃不定的简易工作台,连续奋战8个小时,将泄露处一一堵上。而他却因中毒,四肢、手脚都没有了血色。

  2004年5月5日,陈寨冷库发生蒜薹货架倒塌事故,34名被埋压农民工生命危在旦夕!接指令带领中队全体官兵赶到现场的李隆,第一个冲进冷库。连续奋战15个小时,李隆成功扒出11名农民工,而他全身都是伤痕和血迹,三天后还拿不动筷子!

  ……

  这么苦、这么险的工作,你咋就能一干17年?李隆坦言:“是目光,支持我干下去的,是每一次在救援现场,百姓们投向我们身上那种信任、期盼、感谢的眼神,那目光让我真真切切感到,我是在干一份神圣的职业!”

  3

  “重新选择我还会做消防兵”

  谈及梦想,李隆说,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能完完全全放松下来,美美睡上一个好觉。

  听到这个“梦想”,记者起初颇为诧异,可看着他眼睛里显而易见的血丝,不觉让人心头微酸。

  是啊,这对普通人来说,睡上一个好觉,太简单。可对于24小时值守在消防部队的李隆来说,这个微小的愿望,却如此宝贵。

  17年来,从普通一兵,到班长、中队长、甚至大队长,他几乎日日夜夜泡在消防队。而在这里,尖锐刺耳的出警电铃,随时可能响起。出发,永远可能就在下一秒。

  按照规定,在消防部队,消防兵在警铃拉响后,从换装到消防车开出大门,夏天是45秒完成,而冬天,也要求在60秒内完成。

  正是那种随时随地的警惕早已深入骨髓,李隆即使睡着,神经也永远是绷紧的。

  记忆里,自己最忙的时候,是在中队,一个人,管理着20台车、30多名消防官兵,忙得几乎昼夜不分。

  李隆说,那时候,我的房间就在值班室隔壁。夜里不管几点,只要是报警电话一响,接线员拿起电话,我这边就已经条件反射弹下床、其实脑子还在睡着,可身体就已经行动。常常是隔壁的电话还没接完,人还闭着眼睛,我就已经全身披挂整齐,坐在床沿,等着出发的警铃响起。

  由于对时间要求的严格,在消防队待过的人无论穿衣、吃饭、上厕所都要比常人快上许多。高强度的训练和一些危险化学品场所的抢险救援,使得胃病、关节病、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成了消防兵的职业病。

  如果说这些职业病还是一般人能猜想到的话,让记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上去十分壮实的消防兵,竟然十有八九心律不齐。他们说,这是多年来听警铃落下的病根。

  常年的摸爬滚打,常年在危险环境中高强度地工作,这些职业病李隆不但毫无例外,一个不少,他还有“强迫症”。

  因为常年泡在部队,李隆一年都难得能陪妻女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趟公园。每次和家人出门,无论是进商场还是逛公园,他眼里看到的就只剩消防设施了,什么消火栓位置在哪、什么消防通道是不是足够畅通、万一遭遇意外该如何疏散……久而久之,家人从郁闷无奈到习以为常。

  在李隆的床头,常年放着一枚特大号电池。只有家人才会知道,李隆是因为腰椎病痛,每晚只能把电池垫在身下才能入眠。

  这么硬的东西,硌在腰下不疼么?看着记者惊异的表情,李隆笑称,这可是我自创的疗法,以疼止疼,有效!

  李隆对自己苛刻,欠亲人的,却更多更多……

  妻子说:“2003年结婚,李隆头天晚上才匆匆赶回家,说是有一星期假,我说想去青岛度蜜月,看大海,他答应了。可结婚第三天,他却吞吞吐吐地说‘有紧急情况,得赶回去!’原来,他根本就没请婚假!”

  妻子怀孕5个月时,公公生病,婆婆出车祸,半身不能动。妻子瞒着他,拖着沉重的身子洗衣服做饭,伺候公公婆婆。直到孩子出世,李隆才回来,但孩子生下来第二天,他就又走了。从女儿出生到三岁,她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超过一个月。

  如今,女儿小学4年级了,可李隆最多也要半个月才能回家见孩子一面。亲情的牵挂,常常只是依靠那细细的电话线,女儿干脆叫爸爸为“电话爸爸”。

  谈起家人,李隆满满都是愧疚,可他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父母、妻子我亏欠他们很多,但我是军人,我只能这样。”

  谈起幸福,李隆说:“曾经无数次跟死神握手,我还能平平安安地享受阳光,踏踏实实干着自己真心热爱的职业,我知足,我是幸福的。”

  谈起未来,李隆毫不犹豫:“即使从头再来,我仍然选择消防兵,不同的是,我会比现在干得更好,更出色!”

[作者:记者 刘春兰 陈 思 王 红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