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嵩山天下奥,锦绣登封薪火传。9月7日,“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2013年会围绕着“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论坛主题,分为“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生态文明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3个分论坛进行学术研讨和高端对话,嘉宾们畅所欲言,亮点不断。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在发展已经遇到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的当下,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人文与生态的平衡?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嵩山论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上,来自伊朗、印度、俄罗斯、美国、中国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睿智的洞见。
伊朗哲学学会主任古拉姆瑞扎·阿瓦尼教授表示,想洞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理解自然,要从宏观上看待万事万物,而这一切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已经有所体现,“天人合一”就是最好的例证。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说,西方讲究人与自然,东方遵循道法自然,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登封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是儒、释、道共生共容的地方。世界各国的学者来到这个论坛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各种思想碰撞迸发出智慧火花,这本身就是一种学术范围内的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出席论坛的学界和政府方面人士纷纷表示,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论坛副主席季昆森说,发展循环经济要把握的“红线”是,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即实现“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的愿景。要把握的“底线”是,一不能亏损,二不要失业,即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多劳动就业”的愿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纳入到宏观决策的全过程。以制度激励、约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保护自然:争做“建设者”和“示范者”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企业家该做些什么?“生态文明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论坛上,依文企业董事长夏华说,企业家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我们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中强调生态文明观念,不能以拼资源、拼环境、拼汗水、拼土地等方式去追逐获取利润。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说,企业家精神在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企业家精神就是,把贫穷的人变成富有的人,把富有的人变成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就是要以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去获取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的、安全的资产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