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这个根,华人就有自己的归属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一句中国的古话,王赓武说,这句话对文化的影响,也值得好好研究,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就是指自己的家,代表着乡土和传统。
王赓武说,从明清时期,远赴海外的华商和劳工就一直怀揣“父母在,不远游”的朴素观念,对自己的家、家乡特别热爱,出去经商是不得已,但无论怎样,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回家。经商成功也是为了家乡。因此,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在极力保护着这种乡土文明,在历史的大潮中,与当地文明相碰撞、融合。
“事实上,‘父母’也代表华夏文化。”王赓武说,长久以来,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尊敬,只要华夏传统文化在,海外游子就不会错离这个文化范围,去追求别的文化。然而,如果传统文化变质了、模糊了,让他们以为“父母”在不在,或者完全看不清楚了,他们就会失去归属感,不停接受别的文化,同时失去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的抵抗力。他们开始觉得,比起逝去的古老文明的荣耀以及对它们的伤感,学习什么是现代文明才更为重要。
王赓武说,如今,走出国门的华人越来越多,如何维护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并加以传承,这和中华文化本身的未来密切相关。而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我们在他们的发源地——中国本土做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大家重新找回对华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