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郑也夫畅谈中国教育:年轻人需要一个忘年交

2013-09-10 08:47:59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

  “一个国家,如果农业歉收,那么来年年景好,同样能迎来丰收;工业没搞好,总结经验教训,明年可能就会有收获。而教育,影响的是整整一代人。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昨天下午,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当代文化教育与改革刍议”主题演讲结束后,他与在场的家长、教师、学生互动,精彩的解答赢得了数十次热烈掌声。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竞昳 实习生 侯海英/文 张翼飞/图

  【观点】

  不需要大量的孩子精通数学计算

  在描述我国中等教育现状时,郑也夫打了一个比方——“压缩饼干”。“也就是把所有人都挤在一个平面上。”郑也夫说,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有一个:原本高端的学生只是被打造成了一块非常好的敲门砖,潜力不太好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压榨下,由于极端刻苦,成绩极大提高,却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12年的中小学教育不改变,即便学生将来上哈佛、牛津,也不大可能获得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因为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比较弱些。”郑也夫说,“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大量的孩子精通数学计算,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设计手机,只要会使用就可以一样。我们的精英不能落后于人家,而大多数人能搭便车,会利用成果就足够了。”

  建议孩子从能力和兴趣上早分流

  “一拨人读大学,一拨人的定位是技工,因此,长期以来,德国工业都是样板、楷模,这跟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密不可分。”郑也夫拿德国教育对比中国教育。

  德国教育,学生分流早,这样的学生热爱的是生活;我们的教育分流晚,他们关心的是分数、工作、薪酬。考大学是摆脱底层的唯一出路,把学生都驱赶到了高等院校,这种做法,导致应该对某门功课感兴趣的学生严重厌学,也造就了我们金字塔式的社会,无法拥有素质特别高的技工。“枣弧形的社会,多数是中层;金字塔式的社会,除了顶层和底层,几乎没有中间层可以待。” 除了早分流,德国的职业学校办得非常好,“他们的学生一周两天在教室学习,三天在施工现场实践,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是实际工作者,他们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有真正的本领,一毕业就能干得很好。”

  【互动】

  家长:请您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

  郑也夫:我希望少读点儿书,多玩儿

  “现在的小孩子应该读哪些书?小学阶段的孩子,学校推荐了很多如童话故事等,但是,有些小孩子的心智成长较快,可能已经接近成人化了。”互动环节,一位在座的家长希望郑也夫给自己的孩子推荐一些书。郑也夫的回答或许没能让母亲满意,却博得了满场的掌声:你让我推荐他们读点书,我希望他们少读点书,有空可以去踢踢球啊唱唱歌。我一张嘴推荐就加入了让他们多读书的行列,但我希望他们少读点书。至于幼儿园的孩子,更应该是不学字不练字,就是应该玩。

  郑也夫说,孩子读书靠“撞”,撞不到他的兴趣,不愿意读就不读,如果撞到了,愿意读就读,家长这时候不要上去就说“这书不要读了”、“这书没用”之类的话。“看书也要看他自己的缘分,现在这个社会不像咱小时候了,他们见到书的机会要多一些,由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再慢慢由他的兴趣去启发他的人生方向。”郑也夫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规定看什么书,因为你以为的帮助其实可能是误导。

  大学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咋办?

  郑也夫:年轻人需要一个忘年交

  现场,一位大三女生向郑也夫发问:身边像我一样到大三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的人很多,甚至连就业还是上学都无法确定。她的困惑是,有一堆人跟她一样学历史,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愿意或者可以成为历史老师,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将来的方向。“如何在无法接触很多职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个女生的提问其实困扰着很多的大学生。

  “我觉得,像你这个阶段或这个年龄的人,可以从自己的大学、中学老师,或者某个长辈中选择一个自己可以信任,并且了解你的忘年交。”郑也夫说,因为自己不了解这个女生的情况,因此无法给她提具体的建议,但是,她可以寻找一个了解她长处、短处的人,来帮助她设计人生,因为,那个人或许可以指点她。

  郑也夫说了一种现象:高中一改班主任制为导师制,学生跟导师的关系要比跟过去班主任近得多。“他了解学生每个学科的学习情况、成绩,日后高考要给他们辅导,报考学校,选择专业之类的。这近似师徒制的方式让他跟学生的距离更近,完全可以对学生提供长线指导。”郑也夫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事实上,一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哪方面强一点哪方面弱一点,今后适合干什么工作,完全可以被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看得清清楚楚,“每个高中生、大学生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忘年的指导者”。

  教师:建立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搞好教育?

  郑也夫:复兴师徒制,也就是导师制

  有教师问,建立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搞好教育。郑也夫说:“过去,师生如父子,老师像父亲一样,替你操心。中国社会教育的基层也要提供这样一个网络,这样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郑也夫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

  “我有一个老朋友,他父亲不得了,是60年代的教育家,从延安过来,做中学数学教师。给学生辅导数学时,有两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辅导起来太困难,他看得明明白白的,就问‘你喜欢什么?’学生说我喜欢烹调,饭做得好,高中时,我们家里做饭,我爸我妈炒菜还没我炒得好吃。他就说今天课不上了,你带我找你爸去。”郑也夫说,最后这个孩子的父亲在老师劝说下,把孩子送去做了西餐,结婚时,孩子带着未婚妻找老师吃饭,只说了一句话:“这一辈子都要感谢你,要是没有碰见你,我可能还在高考。”

  郑也夫说,每个孩子都千差万别,要让每个孩子走高兴走的道路,能走的道路。长辈和老师要关心的不是他的科目,而是关心他的人。

[作者:张竞昳  编辑:袁连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