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题中原网>
注册登录

一句“父母在,不远游” 影响海外华人几千年

2013-09-10 08:46:43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坚守“文化”这个根,华人就有自己的归属

  传承和创新,找回华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一句“父母在,不远游”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启幕

  “最初的华侨,尽管背井离乡远赴他国,却始终带着原始朴素的‘乡土文明’,无论身在何方,都在极力保护着这种乡土文明,就好像游子心中惦记着双亲,心有所系,终有一天会回家。而如今,一些移民海外的中华儿女,却在曾让他们父辈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上,找不到任何民族自豪感,游子失去了双亲,要如何才能寻回久违的归属感?”昨天,作为2013嵩山论坛子活动之一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正式启幕,上午,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首个开讲,在近两个小时的漫谈中,他以“父母在,不远游”为题娓娓道来,与大家分享了这句《论语》里古老的话,是怎样影响着几千年的海外华人。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竞昳 实习生 侯海英/文 张翼飞/图

  最初的华侨

  极力维持着“乡土文明”

  最初为谋生远赴他国的海外华侨多是劳工和商人,对于他们来说,来自于这样一个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让他们备感自豪,他们尊重乡土文化,极力保护这种文明。

  王赓武说,华夏文化跟经商是挂钩的,中国自宋代以后,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商”和“士”逐渐靠拢,大量经商人士学习并遵从儒家文化。官方与商人尤其是成功的商人开始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关系渐渐缓和,不再像以前那么对立,商人和贵族阶层之间的来往逐渐频繁,士和商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元代以前,民间商人可以自由出国经商,但由于明清实行严格的海禁,闽粤商人出海,在当时属于违法。一直到19世纪,由于广东、福建等地的大量劳工出国到东南亚一带,才在当地形成华人圈。”

  谈及商人的儒家思想,王赓武说,“儒商”这个词的出现就很有意思,明清时期,海外华商组成的当地商会建一些庙、观,表示他们对孔孟思想的尊敬,还会找人教他们的子弟学习《四书五经》,“海外的华商不懂华夏文化,却会极力维持自己带去的乡土文化。”由于当地本土文化相对薄弱,中华文化很快占据了优势地位。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